火星道路存在很多技術難題,無法克服人類登上火星所面對的諸如輻射、登陸系統、生存環境等必須解決的問題。據外國媒體7月20日報道,在“阿波羅”首次登月45年后,美國國內對月球在未來人類太空探索中的地位仍存在爭議。
從1969年7月20日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首次登月到1972年“阿波羅”計劃被取消,又有10位美國宇航員跟隨他們的腳步登上了月球。此后,再無人類登月。最近一次重返月球的計劃于2010年結束,因缺少經費,奧巴馬領導下的白宮取消了這個“星座計劃”。而美國航天局(NASA)受命開始規劃人類登上小行星的任務。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因缺少經費,奧巴馬領導下的白宮取消了這個“星座計劃”。
據報道,這項預計于2025年實現的任務,包括開創性地利用機器人捕捉小行星,或從一個較大行星上獲取一塊物質,并將其放置在環繞月球的軌道上。屆時,宇航員將登上這顆小行星,采集標本并帶回地球。這些行動旨在為人類最終登上火星鋪路。然而,美國全國研究委員會的一個小組6月說,這條道路存在很多技術難題,無法克服人類登上火星所要面對的諸如輻射、登陸系統、生存環境等必須解決的問題。
報道稱,該小組在對不同的人類太空探險方案進行了為期3年的研究之后說,更可行和更可持續的方案可能是重返月球。該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說:“比起其他目標,月球尤其是月球表面作為最終登上火星的跳板,具有很多無可比擬的優勢。”報告說:“盡管一些人認為月球已經失去吸引力,因為人類已經登上過月球,但這就像哥倫布在新大陸被充分開發前曾4次到訪這里一樣。”
報告說,NASA認為月球在“其他國家的太空項目范疇”內,而“美國的人類太空探險計劃對它不感興趣”,“這種觀點忽視了尚未被揭開的月球外殼下隱藏的關于太陽系最早期的科學資料,忽視了月球對于發展登上火星的能力的重要性,忽視了我們的先輩通過‘阿波羅’獲得的技術能力和實踐經驗。”
如果不先在月球上建設研究基地,我們就無法在火星上建設一個長期研究基地
根據目前的計劃,要想讓美國宇航員的活動范圍擴大到國際空間站之外還需要11年。在此之后,火星任務如果真能實現的話,還需要至少10年。行星科學家克里斯·麥凱在去年發表的題為《對NASA建設月球研究基地的案例分析》的論文中說:“我確信,如果不先在月球上建設研究基地,我們就無法在火星上建設一個長期研究基地。”
麥凱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新技術、新方法和國際上對月球日益增長的興趣,使現在成為建設月球基地的大好時機,其花費只是過去規劃的1/10。”
目前,NASA每年要花掉30多億美元,用于在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開發“獵戶座”飛船、太空發射系統的大推力火箭以及更新發射臺。最后,全國研究委員會報告說,通往火星的障礙說到底是政治上的,而不是技術上的。該委員會說:“決定是否允許走出近地軌道,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或許是,就選擇何種路徑達成強烈的國家(和國際)共識,并保證今后的任何一屆政府和國會都不去破壞這個計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2264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