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恒星體內也有鈉含量可判斷星體"壽命"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宇宙探索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最新研究表明,恒星中的“鈉食物”能夠準確預測恒星的生命是如何終結的,該項研究顛覆了當前類太陽恒星的死亡理論。

  類太陽恒星的最后生命階段對于宇宙恒星的誕生具有重要作用,這段時間被稱為“漸近巨星分支(AGB)”。依據當前恒星進化理論模式,類太陽恒星在生命最后階段會膨脹成為紅巨星,之后失去大氣層,成為壯觀的氣體和灰塵泡沫。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天體物理學中心天文學家西蒙-坎貝爾稱,類太陽恒星的外層氣體和灰塵將被吹散,環繞和污染周圍的空間。這些氣體和灰塵將再次循環成為新一代恒星誕生的主要成分,甚至孕育生命。但是目前天文學家發現并不是所有類太陽恒星都遵循這一演變模式,一些恒星能夠跳過漸近巨星分支階段。

  埃貝爾和同事通過甚大望遠鏡觀測了NGC 6752球狀星團釋放的星光,在這個恒星系統中,存在著第一代恒星,也有后期形成的第二代恒星,兩代恒星可通過甚大望遠鏡勘測的鈉含量來區分。

  然而觀測結果令他們十分吃驚,所有漸近巨星分支階段的恒星都是鈉含量較低的第一代恒星,沒有一顆鈉含量較高的二代恒星進入漸近巨星分支階段,70%以上的恒星沒有經歷最終的核聚變和質量損耗。因此,當前計算機模型預測類太陽恒星的死亡過程需要進行調整,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06380.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