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正在吃飯的話,下面這些長相怪異的動物,或許會引起一些讓你食欲大減的反應。他們號稱世界上長相最丑陋的動物。如果不是為了傳宗接代,繁衍族群,或許即使他們的同類看見彼此,也會扭頭就走吧。
1.貘科是現存最原始的奇蹄目,保持前肢4趾后肢3趾等原始特征。貘體型似豬,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于游泳和潛水。貘科現存僅貘屬的4個種,分別分布于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兩地。馬來貘分布于東南亞從緬甸、泰國南部經馬來半島到蘇門達臘島,體型較大,身體黑白兩色,易于辨認。 貘是食草動物,體形像豬,但比豬大,在距今100萬年到1萬年之間廣泛生存于溫暖潮濕的環境,在我國主要分布于華南地區。但由于環境的變遷,巨貘在1萬年前滅絕。目前,除了東南亞尚存其“近親”——馬來貘外,貘的其他物種已經全部滅絕。
2.太陽熊
主要棲息在南亞的熱帶雨林中,它們站起來也僅僅大約1.2米高,是熊家族中最小的類型。一般而言,太陽熊的重量不會超過65公斤。作為一種夜行生物,太陽熊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距地面不高的樹枝上。
3.鉆腹魚。
盲鰻屬圓口類動物,雌雄同體。在交配時它先充當雄體,一段時間以后,又充當雌體。受精卵不經變態可直接發育成小鰻。盲鰻身體象河鰻,但頭部無上下頜,口如吸盤,生著銳利的角質齒。鰓呈囊狀,內鰓孔與咽直接相連,外鰓孔在離口很遠的后面向外開口,使身體前部深入寄主組織而不影響呼吸。盲鰻憑借吸盤吸附在大魚身上,然后尋機從鰓鉆入魚腹。由于長期在魚體內過著寄生生活,眼睛已退化藏與皮下。它的嗅覺和口端4對觸須的觸覺非常靈敏,能迅速感知大魚的到來。 盲鰻口的周緣有三至四對觸須,它采用孫行者鉆入鐵扇公主肚內的辦法,先在大魚身上咬個洞,或從大魚的鰓孔直接鉆進大魚腹中,先吃內臟后吃肉,吃得大魚只剩下皮和骨頭。人們曾在一條雪魚體內發現竟有123條盲鰻,人稱其為魚盜賊。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圓口綱。盲鰻目的代表,和七鰓鰻同屬于現生最原始的無頜類脊椎動物。成體營寄生生活,是脊椎動物中唯一的體內寄生動物。均為海產。以魚為食,常由魚的鰓部鉆入魚體內,吸食血肉及內臟,最后魚被吃成只剩下骨架和空的皮囊,是漁業上的一大害。無口漏斗,口在最前端圍以軟唇,有4對口須。鰓囊6對,多數種類外鰓裂不直接通體外,而通入一長管,以一共同的開口通體外。眼退化隱于皮下,不具晶體,故名盲鰻。生殖腺單個,雌雄同體,但在生理功能上兩性仍是分開的,在盲鰻幼體中,生殖腺的前部是卵巢,后部為精巢,如前端發達后端退化,則為雌性;反之,則為雄性。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及大西洋的溫帶及亞熱帶水域。常見的種類有大西洋盲鰻(Myxine gluti-nosa),分布于大西洋沿岸海中,我國產的蒲氏粘盲鰻(Eptatretus burgeri),外鰓孔6對,分布于東海、黃海等海域。
4.星鼻鼴
小型動物,只能讓磅秤的指針傾斜為50公克,大約是小鼠的兩倍。它們生活在濕地的淺層地道中,遍及美國東北與加拿大東部,獵食的環境涵蓋地下及水下。如同鼴鼠科其它30種左右的成員,星鼻鼴屬于哺乳動物的食蟲目,這類生物新陳代謝極快,隨時饑腸轆轆,所以這胃口奇大的小小星鼻鼴必須要能找到足夠的獵物,以度過寒冷的北國冬天。和其它鼴鼠一樣,它在土壤中尋覓蚯蚓;不過它還會在濕地棲境里營養豐富的泥巴與爛葉中,取食多種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昆蟲幼蟲,也會潛游到池塘與溪流的渾濁水底,把獵物給揪出來。尋找獵物正是「星鼻」上場的時候。星鼻并不是負責嗅聞的嗅覺系統的一部分,也不是用來捕捉食物的第三只手,而是一個無比敏感的觸覺器官。它的鼻子周圍有22條肉質的附器環繞成一圈,當它在自家環境間穿梭時,這鼻子常因快速顫動而讓人看不清楚。再加上生著巨爪的前肢,你遇到的就是一個令人興奮難抑的生物學之謎。這種生物是怎么演化出來的?那個星星是什么?它如何作用,又是用來做什么的?對于這不尋常的哺乳動物,這些都是我想要解開的謎題。結果星鼻鼴不僅有一張好玩的臉,它還有著相當特化的腦,也許有助于解答哺乳動物神經系統的構成與演化這些長久以來的問題。
5.長鼻猴
東南亞加里曼丹的特有動物。這們的鼻子大得出奇,其中雄性猴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鼻子越來越大,最后形成像茄子一樣的紅色大鼻子。它們激動的時候,大鼻子就會向上挺立或上下搖晃,樣子十分可笑。而雌性的鼻子卻比較正常。長鼻猴喜群居,常10-30只集為一群,活動范圍不到2平方公里。善游泳,常在河中一邊找東西吃,一邊打鬧著玩樂,但有時它們也能靜下來一動不動地呆上好幾個小時。雄性的鼻子可以發出獨特的喇叭般的叫聲。雄長鼻猴的體重可達25公斤,雌的不足雄的一半。在猴類中,長鼻猴是對飲食非常講究的一種,它們的胃口也很大。幼猴很調皮,常戲弄父母,一會兒擰它們的鼻子,一會兒搖它們的尾巴。它們被人類捉住往往過不了一周就會死去,目前已經瀕臨絕種。
6.粉精靈犰狳
犰狳家族中個頭最小的種類,大約有90-115毫米長(不包括尾巴),體色為白玫瑰或者粉紅色。棲息在阿根廷中部的干燥草原以及被覆荊棘和仙人掌的沙漠中。遇到危險的時候,它能在數秒的時間內把自己完全掩埋起來!》劬`犰狳在蟻穴附近打洞,它們靠捕食螞蟻為生。
7.蠑螈
是最廣為人知的墨西哥火蜥蜴。這一物種最初在墨西哥城下的湖泊中發現。蠑螈在科學研究領域大有用途,因為它們可以進行肢體再生。在生長到18-24個月的時候,蠑螈進入性成熟期。而蠑螈雄雌間的交配行為亦相當特殊的,雄性個體會將其精液包在一個如膠囊般的精莢中,當排出體外時便會在短短的時間內由雌體吸入體中,以完成交配行為;出生的卵粒一如青蛙卵,在外圍有如膠狀物質纏裹保護,以使幼體能安然的度過發育前期。而陸棲型與水棲型的交替則發生于部份的種類,因為棲息環境的改變而造成其外型與色彩上的改變,例如六角恐龍的陸棲型與水棲型便是最常見到的例子。
8.可蒙犬
被毛濃密,具有保護性的被毛是這一品種的典型特點。成年狗的被毛有兩層,一層柔軟、濃密、絮狀的底毛,一層粗糙、高低不平、卷曲的外層披毛。粗糙的披毛陷在柔軟的底毛中。披毛為結實的繩索狀,觸摸的感覺象是氈制的。成年的可蒙犬完全被大量的、象穗子一樣的繩索狀被毛所覆蓋。需要記住一點,其長度必須滿足可蒙犬被毛的功能需求。顏色為白色,但也不總是白色。有時,幼犬會出現少量奶酪色或淺黃色,隨著其逐漸成熟,顏色會褪去。
9.指猴
體型象大老鼠,體長36~44厘米,尾長50~60厘米,體重2千克;體毛粗長,深褐至黑色,臉和腹部毛基白色,頸部毛特長有白尖;尾比身體長,尾毛蓬松,形似掃帚,毛長達10厘米,黑或灰色;體纖細;頭大吻鈍;耳朵非常大,膜質;除大拇指和大腳趾是扁甲外,其他指、趾具尖爪;牙齒結構象鼠,只有20枚;四肢短,腿比臂長。分布于馬達加斯加東部沿海森林。棲息于熱帶雨林的大樹枝或樹干上,在樹洞或樹杈上筑球形巢。單獨或成對生活,夜間活動。喜食昆蟲,還吃甘蔗、芒果、可可,在飼養條件下亦吃香蕉、棗和雞蛋。孕期不詳,2~3月產仔,每胎 1仔。取食時常用中指敲擊樹皮,判斷有無空洞,然后貼耳細聽,如有蟲響,則用門齒將樹皮嚙一小洞,再用中指將蟲摳出。吃漿果時也是用中指將水果摳一個洞,從中挖出果肉。由于指猴的體型似大老鼠,跳躍的姿勢象袋鼠,取食方式又極特殊,曾被列為松鼠或跳鼠一類,甚至另立一目。 指猴和其他動物都不想象。它和狐猴有親緣關系,但事實上,由于那特別的長相和習性,指猴是單種生物(指粟鼠猴科)。指猴只生活在非洲東南沿海的馬達加斯加島。
10.安哥拉兔(Angora)
根據國際ARBA組織數據記載,安哥拉兔是源于土耳其的安哥拉省; 另一種說法是起源于英國,由法國人培育而成,因其毛細長,有點像安哥拉山羊而取名為安哥拉兔。安哥拉兔有四個品種安哥拉,以英國安哥拉最受歡迎,其余分別是法國安哥、緞毛安哥拉和巨型安哥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7908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