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死亡谷長二百二十五公里,寬約六至二十六公里不等,面積達一千四百多平方公里。峽谷兩“岸”,懸崖絕壁,地勢十分險惡。
這里也是北美洲最熾熱、最干燥的地區。幾乎常年不下雨,更有過連續六個多星期氣溫超過四十攝氏度的紀錄。每逢傾盆大雨,熾熱的地方便會沖起滾滾泥流。這里還有“死火山口” 。
“死亡谷”之惡名直至150年前才被宣揚開來。1849年冬,一列往金山的淘金隊伍抄快捷方式橫越該谷,因不敵此地惡劣的天候,導致無垠的黃沙中平添白骨數堆。
成功穿越山谷的少數人在離開此地時傷心地時說了句“Goodbye Death Valley”,Death Valley由此得名。
在死亡之谷里的石頭賽道:幾十年來一直困惑著科學家們的石頭在沙灘上自由運行所留下的痕跡。
這種神秘讓人感覺是在另一星球上一般,這是美宇航局的科學家布瑞安 杰克遜Brian Jackson驚訝的感受。
月余的時間這個團塊就運行了數百米長的距離——沒人可以解釋這些石頭為什么可以自行移動。
在暴雨的澆注之后水都集聚在近乎平面的石頭賽道之上。但是單憑這一點還是無法解釋石頭運動的行為。
巖石行走的痕跡可謂四通八達。
在過去的幾周里由十七名科學家和大學生組成的探險隊在美國宇航局研究人員的領導下向著加利佛尼亞的這個由鹽和沙子組成的死亡之谷進軍。
雨水澆筑之后不久,炎熱的荒漠上很快就干裂起來,大地如同用莫塞克拼出來的一般。
散亂在這荒漠平原上的石頭就是極為普通的白云石并無什么特別之處,是從周邊的山上剝落下來的。
依衛星導航系統GPS的研究人員測量它的軌道。他們還分析了土壤。
對石頭賽道數十年的研究:“結論是讓人神魂顛倒的——什么都沒有!”。現在已經提出新的假設。
美國宇航局研究人員袞特 科勒特什卡于去年的冬季經國家公園領導的批準就在一些游石的下面挖坑埋下傳感器。
對溫度和濕度以測量現在得以評價:在三月份這里真的會結冰。莫不是浮冰在運送著石頭?
研究人員留下深刻的印象:藻類可能同著粘質土,風,冰和雨發揮作用。
每塊石頭都操縱著自己的命運,即各自運行的方向不盡不同。
為什么有些石頭會平行運行,像是這些石塊相互 有所聯系一般?以及為什么會有另一些相向而行,這風向莫不是并非從同一個方向而來?還有一些甚至留下的是近乎圓形的賽道,像是進入了漩渦風。
炎熱、干旱、荒蕪:在荒漠上探險是很艱難的,像剃刀刃一樣的小石片很容易就將輪胎劃爆。無情的烈日能燒焦這塊只有4.5公里長,2.2公里寬的石頭賽道上的任何生命體,一個高地,一處高可達3300米山脈環繞的平地。
一些石頭結伴而行,它們在轉彎處的曲線幾乎是平行的。大多數巖石是走上坡路,其余則是下坡。還有一些石頭賽道上的石頭不翼而飛。
通常石頭的形狀并不影響其運動,研究人員描述道:無論是其大小還是重量或者地理特點都不對其造成影響,它們是這樣的隨心所欲,任意漂流。
早在1948年科學家們就開始了對這個謎的研究,美國航天局上一次的試圖找到解決的辦法。
科學家們了解到這些隨意流動的大塊兒,并為其等取名為:“卡恩”,這是一塊重有320公斤的類片狀巖石,在一個月里只運行了18米;“黛安”則要快得多,在相同的時間里運行了880米之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8209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