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太空網報道,在我們探求“人類如何在太空生活?”這個問題的道路上,已經有著10年歷史的國際空間站給出了我們答案。生活在繞地軌道面臨著一系列嚴酷考驗,多年的航天經驗告訴我們,為了了解如何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實現自由航天的文明,我們仍有很多需要了解的東西。在萬圣節前夕即將來臨之際,美國太空網特意評選出在空間站上生活的十大令人厭惡的經歷。
1.指甲脫落
事實證明,在空間站外面進行太空行走時,宇航員所穿的航天服的手套會讓他們的健康陷入危險之中。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大約有10%的宇航員成為因航天服手套造成的“指甲損傷”的受害者。由于手套壓迫手指并阻礙血液循環,大量宇航員的指甲完全脫落。通常情況下,宇航員的手越大,這種損傷就越嚴重。從這個角度上說,美國宇航局也許應該征募纖瘦的宇航員。
2.失重造成飲食事故
生活在失重狀態下能夠造成非常怪異的后果,即使并不進行艙外活動也是如此。我們想象一下,綠芥末因失重飛來飛去結果將會怎樣?2007年3月,在往壽司上擠這種綠色調料時,宇航員蘇尼特?威廉斯一不小心便把綠芥末噴到太空艙的墻壁上。由于處于失重狀態,一滴滴的芥末飄的到處都是。
威廉斯當時表示,太空艙內到處都是飄浮的綠芥末,過了好一段時間之后,芥末味才逐漸散去。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再食用太空餐時,她不得不放棄壽司,以防止同樣的事故發生。她說:“真的是太危險了!
3. 進也難 出也難
雖然在空間站上飄來飄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進入和離開空間站卻也是一次艱難的旅程,尤其是搭乘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有報道說,搭乘“聯盟”號時經受的重力加速度幾乎讓人無法忍受。在從空間站重返地球前,宇航局宇航員特雷西?考德威爾?戴森表示:“有人曾這樣描述,感覺就像是從自行車上跌落后經歷一場汽車事故,而后又經歷一場火車事故。”
在親自體驗之后,她說傳聞一點沒錯。戴森在重返地球后接受美國太空網采訪時說:“真的令人很失望。你能聽到的就是巨響、鳴叫聲和汽笛聲,感覺很糟糕。雖然這些東西的強烈程度讓人有些吃驚,但總體上說,這仍舊是一次非常令人興奮的旅程!
4.太空餐猶如幼嬰兒食品
雖然當下的太空食品已不是湯和凍干冰激淋那么單調,但遠遠沒有達到令宇航員滿意的程度,他們對太空餐仍有很多期待。在太空,新鮮水果和蔬菜極為罕見和奢侈,由于會產生和留下碎屑,面包等我們在地面上常吃的食物更是不切實際。在太空的無重力環境下,面包屑并不是老老實實地掉在地板上,而是飄的到處都是,這對清理工作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相對于面包來說,宇航員更青睞玉米粉圓餅,原因就在于碎屑少。
多日的太空之旅中,如果每天都吃同樣的加熱食品,宇航員難免產生厭煩心理。2004年冬季,一艘向空間站運送新鮮食品和補給的無人駕駛貨船因故“遲到”。為了應對這種“遲到”,空間站上的宇航員??宇航局第10遠征隊的指揮官焦立中和俄羅斯隨機工程師薩里贊?沙里波夫不得不采取定量方式。最初,他們將常規食物切成兩半,勉強度日,最后不得不大量吃甜點和糖果補充能量。焦立中表示:“那絕不是健康食品,更談不上什么完美的飲食。”
5.睡覺等于遭罪
雖然10年來空間站的規模不斷壯大,但作為一個永久性居住地,空間站上的很多空間仍然非常局促。過去一年半時間里,工作在這個軌道實驗室的宇航員通常為6名,這也就意味著有限的空間要被更多人共享。宇航員的“宿舍”內部空間尤為狹窄,和一個電話亭差不多,睡在里面并不舒服,而睡在自由飄浮的睡袋內又不是一件安全的事清。加拿大宇航員朱莉?帕耶特2009年表示:“晚上睡覺的時候,你可能四處飄動,醒來的時候早已經不在原來的地方!痹谔諢o重力環境下,睡覺根本毫無“舒服”二字可言,簡直就是遭罪。
6.個人衛生很難搞
在太空零重力環境下工作時,不能洗澡常常是一件令宇航員非常沮喪的事情。在地球上洗澡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洗澡水從噴頭中噴出而后聽話地流進下水道,但在零重力狀況下,一切卻成為不可能。在空間站上,宇航員使用一種水槍噴水,用這種方式洗澡和洗衣服。此外,他們還用一種特制的免洗洗發香波保持頭發清潔。帕耶特說:“我們洗澡和洗頭就好像正在進行一次遠征或者參與露營一樣!豹M促的生活空間加之個人衛生難搞,有誰希望在空間站度過整整6個月呢?
7.上廁所成麻煩事
在空間站上,最令人頭疼的一個問題可能就是上廁所?臻g站上共有兩個廁所,一個位于俄羅斯艙段,一個位于美國艙段。但兩個廁所都已“罷工”,需要宇航員進行在軌維修,使其重回工作崗位。
上廁所是件麻煩事,如何處理廢水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自2009年5月起,尿液回收后進行再利用,變成清潔的飲用水、洗澡水和飲食用水。宇航員桑德拉?馬格努斯說:“這既是一件令人恐怖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你們一定會問‘你們要喝尿嗎?’絕對不是這樣,我們喝的是處理過的尿液,是清潔的飲用水!痹诎惭b尿液回收利用系統時,馬格努斯剛好在空間站上。
8.骨骼受損嚴重
除了日常這些令人討厭的事情外,宇航員還不得不面對因在軌道長時間停留而造成的嚴重健康影響,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對骨骼的影響。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太空逗留半年時間,宇航員的骨骼強度至少下降14%。其他研究則發現,在空間站工作時,宇航員的骨礦物密度每月下降幅度在0.4%至1.8%之間,提高他們晚年出現骨折和骨質疏松癥的風險。雖然并不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但為了降低影響,宇航員在空間站工作時會堅持進行壯骨訓練,回到地球后也會接受康復訓練,避免讓自己的骨骼提前進入90歲。
9.可怕的嘔吐
嘔吐也是一種太空病,很多宇航員都飽受這種太空病煎熬。適應零重力環境下的生活需要時間,尤其是在地面上沒有模擬器可以復制這種環境的情況下。發射后,宇航員在抵達空間站之前出現嘔吐現象并不稀奇。更令他們難以忍受的是,在太空中嘔吐要比在地球上更為可怕,因為嘔吐物不是噴向地面,而是噴到空中并且四處飄動。
10.孤獨難耐
對于宇航員來說,太空生活中最讓他們難于忍受的可能就是與世隔絕的那種孤獨感。有時候,他們要在太空度過半年之久,遠離地球,遠離他們的朋友和家人。雖然身邊也有同事相伴同時也可以頻繁給家里打電話,但地球上一些在他們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大事卻難免錯過,讓他們產生深深的失落感。
2007年12月,宇航局宇航員丹尼爾?塔尼的母親在一場汽車事故中不幸去世,當時他就在空間站上,根本無法趕回去,只能在距離地球超過200英里(約合321公里)的軌道表達自己的哀傷。兩個月之后,他才回到地球。2004年,宇航局宇航員邁克爾?芬克錯過了他第二個孩子的出生。第二個孩子是個女孩,妻子生產時,他正以第9遠征隊隊員身份在空間站執行一項長期太空任務。4個月后,他回到地球,這才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女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9322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