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訊】8月26日消息,美國宇航局最新觀測顯示,“沖浪波”存在于近地空間,這項發現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保護地球的磁場。
目前,兩項最新研究顯示近地空間邊界存在著“沖浪波”,暗示著這種現象比之前預想的更加普遍。
科學家希望理解近地空間邊界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從而能夠影響地面電力系統。早在19世紀末,科學家就發現了凱爾文-亥姆霍茲波,該現象存在于整個宇宙,其獨特結構形成于快速流體穿過較緩慢的物體。
研究報告作者、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太空科學家希瓦-卡沃西(Shiva Kavosi)說:“此前我們知道凱爾文-亥姆霍茲波存在于地球磁場環境邊界,但是我們認為該現象較為罕見,通常僅出現于特殊狀況。通過這項研究,我們發現凱爾文-亥姆霍茲波可存在于任何條件,比之前預想的更加普遍存在。”
凱爾文-亥姆霍茲波是地球適應太陽行星系統的直接結果,在地球深處暴躁的熔化內核產生的磁場能夠保護地球免遭太陽風侵襲,這種保護性磁場向太空延伸數千公里,其磁性影響任何事物,例如:全球通訊系統、動物遷徙和氣候類型等。
在某些情況下,太陽釋放的粒子和能量可破壞磁氣圈,越界進入近地空間。這種能量涌動是凱爾文-亥姆霍茲波形成的核心,為了探測發現凱爾文-亥姆霍茲波出現的頻率,研究小組依賴兩個美國宇航局探測器的觀測數據:先進成分探測器和“亞暴之大規;蛹皶r間歷史性事件(THEMIS)”探測器。這是研究人員首次使用數值模擬建立的凱爾文-亥姆霍茲波。
美國宇航局專家指出,凱爾文-亥姆霍茲波有助于我們深入理解地球磁氣圈,最終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地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3498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