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對化石形成環境進行調查,發現低氧的土堆是個理想的選擇,當然還應該快速被“埋葬”,避免“拾荒”動物的干擾 根據目前的調查表明,生物體在死亡之后有機物質開始分解,但是某些堅固的部分通過石化作用形成了化石,那么在何種環境下更為容易形成化石呢?或者我們要使自己的身體“保存萬世”應該如何埋葬自己呢? 研究人員認為要使自己的身體“變身”成為化石,需要慎重選擇地點,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找一個最為容易形成化石的環境,比如湖泊、河流、沙丘沙漠等,這些地質環境的沉積作用相對較強,而且應該“迅速埋葬”,這樣可以避免一些野生動物破壞遺骨的完整性。當然,并不是任何一個沉積環境都有利于化石的形成,不同類型的沉積物和沉積環境都會導致化石形成的差異性,比如在一個沙質的河道中,骨架就可能在擠壓力的作用下解體。 在沙漠環境中也可能遇到不可控的因素,比如一些昆蟲可能將干燥的尸體變成自己的“巢穴”,同理,深海環境中鯊魚和螃蟹也會破壞尸骨。因此,最為可能成為化石的地方是低氧的土堆,比如我們在此類環境中發現了始祖鳥的化石,這種生活在一億多年前的生物依然在化石中栩栩如生,顯然是最華麗的自然藝術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94442.html
相關閱讀:
停車場挖掘發現理查三世尸體殘骸
驚現冰河巨獸冰凍血液 猛犸象或可有望復活
驚現1600萬年豕脊齒象頭骨化石 或揭秘其起源
最新研究顯示超級肺功能賦予恐龍競爭優勢
考古學家發現全新恐龍化石:殺傷力驚人被稱為地獄雞
驚現冰河巨獸冰凍血液 猛犸象或可有望復活
驚現1600萬年豕脊齒象頭骨化石 或揭秘其起源
最新研究顯示超級肺功能賦予恐龍競爭優勢
考古學家發現全新恐龍化石:殺傷力驚人被稱為地獄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