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長尾羽恐龍為揭開鳥類起源提供新證據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科學探索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胡氏耀龍復原圖
  在英國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有一篇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最新研究成果——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學家發現了一枚與鳥類極具親緣關系的恐龍化石,被命名為“胡氏耀龍”,它將為揭開鳥類起源、飛行起源及羽毛起源之謎等提供新的證據。本周六,觀眾可以到中國古動物館一睹這枚化石的真容,這是其首次公開展出。
  胡氏耀龍是在寧城被發現的,這個來自遠古的生命靜靜地躺在淺灰色的泥巖中,褐黃色的骨骼形狀完整,姿態生動,包括骨骼和尾羽在內全長超過40厘米。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長有4枚長長的帶狀尾羽。“觀眾可以在現場,清晰地看到4枚近段保存較好的尾羽,長約20厘米,略等于它的骨骼體長。”古動物館有關負責人說。
  雖然長了羽毛,但這種恐龍不會飛。據了解,在這種長尾羽的恐龍發現之前,科學家只發現有白堊紀孔子鳥、原羽鳥等原始鳥類才具有帶狀尾羽。但由于胡氏耀龍其他羽毛均未形成為類似鳥類飛羽的構造,所以即使已經形成了類似原始鳥類的前肢,它仍不具有飛行能力。它的花哨尾羽多半用于信息交流用。僅從胡氏耀龍的長尾羽還不能明辨該恐龍的“性別”,只可能說明遠在一億四、五千萬年前的侏羅紀,它就已經具有了雌雄第二性征的分化。
  現在的鳥類都是恐龍的后代,這一點已被越來越多的科學發現所證實。但恐龍是如何進化為鳥類的,盡管不斷有新的化石被發現,但二者之間的進化鏈條還存在缺失部分。此次標本的主要研究者張福成研究員告訴記者,胡氏耀龍是目前所發現的與鳥類親緣最近的一種恐龍。在骨骼形態上,胡氏耀龍的一個明顯特征是尾椎極度退化。另外,其頭短而高,上、下頜均具牙齒,且大小出現了分化,形成了類似于一些哺乳動物的犬齒或門齒的咬合結構。這在恐龍中并不常見。
  在侏羅紀時期發現這樣一個和鳥類關系十分接近的種類,對研究鳥類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今天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是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張福成、周忠和、徐星、汪筱林和Corwin Sullivan共同完成的。本周六,胡氏耀龍標本將和其他許多共生生物化石標本一同在中國古動物館展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22323.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