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中心有一顆大黑洞,天文學家在其附近發現也有恒星形成
天文學家Farhad Yusef-Zadeh領導的科研小組,利用阿塔卡馬毫米/亞毫米波射電望遠鏡陣列(ALMA)和聯合毫米波天文學陣列(CARMA)在這顆超大質量黑洞附近觀測到了一氧化硅(SiO)的發射譜線。
其實,在分子云中發現一氧化硅并不能確切知道是否有恒星形成,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一氧化硅是如何在空間運動的。天文學家根據一氧化硅的發射譜線判定,這片分子云團以非常高的速度在運動,并且出現向外的物質流溢(outflows),這種向外的物質流溢在恒星形成區域非常常見。一氧化硅發射譜線的強度也非常符合恒星形成的假設。
天文學家在找到恒星形成的證據后,就力爭摸清嬰兒恒星所在的位置。他們利用位于智利的甚大望遠鏡強大的紅外觀測能力,發現了兩處恒星形成的候選區域。紅外線可以穿透氣體和塵埃,看清恒星的形成過程。
但是,在如此靠近一顆700萬倍太陽質量的大黑洞附近,是如何形成恒星的呢?天文學家給出了兩種可能的解釋:一種可能是,有一些熾熱的恒星飄蕩在黑洞周圍,它們發出的強烈紫外輻射壓縮氣體云團,直到它們變得不穩定,進而坍縮成恒星;第二種可能是,分子云中密度較大的一些區域能夠發生不斷碰撞,最終導致足夠致密后形成恒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26034.html
相關閱讀:
黑洞中或存外星高級文明 銀河系中央存在平行宇宙
科學家發現土星木星環上波紋或由彗星相撞產生
發現未知的神秘粒子,下個月將重啟測量!
宇宙形成機制新揭秘 或為“大反彈”而非“大爆炸”
人類找到“第二地球”:一年竟有385天!
科學家發現土星木星環上波紋或由彗星相撞產生
發現未知的神秘粒子,下個月將重啟測量!
宇宙形成機制新揭秘 或為“大反彈”而非“大爆炸”
人類找到“第二地球”:一年竟有38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