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發現“紅移”并不能真實反映宇宙是否處于膨脹之中,其他粒子行為也可以導致“紅移”出現
據國外媒體報道,眾所周知,著名的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發現紅移現象后證實宇宙處于膨脹之中,遙遠的星系正遠離我們而去,但是有一個最新的研究顯示宇宙可能是不變的,如同有一個恒定的背景,宇宙并非處于加速膨脹之中。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科學家已經通過理論研究發現我們的宇宙如同吹起來的氣球,而星系則分布在宇宙大氣球的表面上,這意味著隨著膨脹過程的進行,星系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大,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來自在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克里斯托夫·韋特里奇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理論,他認為我們發現星系遠離地球而去是根據紅移現象,如果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會發現不可思議的“事實”,我們可能被“紅移”現象欺騙了。我們之所以判斷光譜譜線向紅光一側移動,是由于天體遠離我們移動,這時候波長就被拉長了,譜線往紅光方向移動,假設我們可以使得天體(無數原子)發出的光譜線也往紅光方向移動,那么也可以推出宇宙處于膨脹之中。因此,克里斯托夫·韋特里奇就開始尋找可以達到同樣效果的粒子行為,他發現原子所發出的光受到組成粒子的支配,尤其是它們的電子,如果原子的質數增加,那么譜線就會往藍光方向移動,反之就會往紅光方向移動。
這個發現使得“紅移”現象與粒子行為之間產生了聯系,如果天體的總質(數)增加得快,那么我們就會發現明顯的“紅移”,該實驗說明“現象”并不能正確反映“本質”,我們可能被“紅移”現象“欺騙”了。一位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哈利·克利夫認為該觀點十分引人注目,我們認為的空間膨脹其實是宇宙粒子質量的增加,通過不同思考方式就會獲得新的見解,如果該觀點被證實,那無疑將撼動整個宇宙學,其效應絕不比當初埃德溫·哈勃發現紅移來得低。值得一提的,1912年左右,埃德溫·哈勃發現了星系紅移與距離存在相關性,提出了哈勃定理,距離現在大約100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2267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