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深空中定居,也需要利用空間資源,這就是小行星。美國宇航局計劃在2020年代登陸小行星,一些私人企業也準備開采小行星,充分利用小行星上的資源。
目前一項小行星開采技術專利已經提交了申請,這就是光學開采技術,一種新的小行星資源利用方式,把太陽能聚光產生能量,加熱小行星,一些揮發物質就可以被我們收集。
本項專利申請來自小行星原地供應計劃,我們進入深空飛行前往火星的途中,我們不能簡單地利用貨運飛船打包我們的水和食物,從其他獲得水就顯然尤為重要。
小行星上擁有大量的水資源,光學加熱技術能夠讓水分蒸發,最終被收集到存儲設備中。
本項計劃也得到美國宇航局創新性先進概念的資金支持,工程師們的想法是在商業模式下獲得近地小行星的資源。
根據首席研究員Joel Sercel介紹:進入空間的資源再生技術對于進入空間的人類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該方法的特點是可收集小行星上的水資源,將小行星裝入一個巨大的充氣裝置中,通過直接加熱太陽能提高充氣裝置內部的溫度。
同時集中使用太陽能加熱可在小行星表面鉆洞,破壞小行星的堅實結構,有利于后續開采小行星。當飛船到底目的地后,小行星開采的前處理工作也基本完成了。
首席研究員Joel Sercel估計一次收集120噸的液態水,同時還有其他蒸發出來的物質。
一些科學家估計,10顆小行星就相當于一座礦山,利用小行星開發礦產是個重要途徑。美國宇航局也在研究一種刺猬機器人,可獨立對小行星進行取樣,分析其商業價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31572.html
相關閱讀:
“流浪黑洞”統治銀河系 黑洞是另一個宇宙的入口
首顆人造衛星發射50歲周年 科學家曝幕后故事
日本酒商出奇招:威士忌送入太空做實驗
宇宙中十大謎團 浩瀚星空中疑存太空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