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訊】12月16日消息,據媒體報道,天文學家巴克萊利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收集的數據,發現了一顆大小與地球幾乎一樣的可居住行星。這顆尚未命名的行星在金發區內環繞著一顆不知名的恒星,金發區是指恒星能夠釋放足夠的能量、光和溫度以允許表面液態水存在的區域。
圖右為開普勒-62f,圖左為開普勒-62e
巴克萊表示他認為發現了一個新的恒星系統,包含五顆行星環繞著一顆M1矮恒星。M矮恒星,又稱紅矮星,是指比太陽更小更昏暗的恒星,人類用肉眼幾乎無法看見它們。M矮恒星組成了星系里恒星數量的70%,且大小不一。相比之下,太陽被稱為G矮恒星,這種類型的恒星只占據宇宙全部恒星數量的5%。
巴克萊發現的五行星系統里,最外層的行星大小是地球的1.1倍,它位于恒星的宜居帶。盡管在此之前科學家們也發現過類似地球的行星,但這顆金發區行星是目前為止體積最接近地球的。更加詳細的信息將在今后公布。
目前為止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已經發現了太陽系外3000多顆行星候選者,其中1/5被認為是超級地球,也就是大小介于地球1.25-2倍之間的行星。但是否適合生命的存活還需要更加詳細的探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26030.html
相關閱讀:
科學家發現土星木星環上波紋或由彗星相撞產生
美國海上大洞雷神之井激噴 或是連結宇宙空間
太陽系最遙遠天體Sedna 紅色的矮行星
新研究稱火星土壤適宜生命存在
超大質量黑洞高速旋轉 可吞噬33萬個地球
美國海上大洞雷神之井激噴 或是連結宇宙空間
太陽系最遙遠天體Sedna 紅色的矮行星
新研究稱火星土壤適宜生命存在
超大質量黑洞高速旋轉 可吞噬33萬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