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正試圖搞清楚在上周好奇號傳回的圖像中那個奇怪的物體究竟是什么。從照片上看,這個看似金屬的物體從一塊火星巖石表面明顯地突了出來。
當時好奇號正在火星蓋爾隕石坑內部的一處地點開展鉆頭鉆進測試,目的是獲得巖石的粉末樣品進行分析,就在此時它的相機捕捉到了這個長度約0.5厘米的奇怪物體。這個物體看上去就像是一截機器人的手指,或者甚至讓人想到是一座隱蔽地下室的入口處把手,很快這張照片便在網上引發熱烈討論,各種猜測涌現出來。
美國宇航局試圖平息這些猜疑和謠言,該局聲明稱這個物體并無特別之處,而僅僅是由于風力侵蝕形成的突出物。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蓋爾·韋伯斯特(GuyWebster)表示:“在火星上就像在地球上一樣,有時候一些尋常的東西外表會看上去似乎有些奇怪。”他說:“關注的焦點是好奇號拍攝到了一個看上去似乎閃光的東西,有一些人便想到那似乎是一個汽車的門把手,裝飾物或者其它一些什么金屬物件。然而正如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的好奇號科學組成員羅納德·斯萊頓(RonaldSletten)所言,這是研究風和其它自然界因素對不同種類巖石造成侵蝕和其它作用的絕好機會!
斯萊頓教授通過噴氣推進實驗室網站發布了一份文件,在其中他指出這個突出物并無特別之處,而僅僅是由于其抗侵蝕性較強,因此在周圍圍巖受到侵蝕之后其暴露了出來,成為好奇號所看到的突出物。他寫道:“這個突出物頂端的巖石對抗風力侵蝕的能力較強,因此也保護了其下方巖石免遭侵蝕。閃光的特性說明這一巖體中含有細顆粒并且硬度相對較高。堅硬,細粒的巖體在風力磨蝕下可以形成非常光滑的表面。”
這張照片是在1月30日由好奇號上的相機拍攝的,可以看到這個突出的手指般的奇怪物體在周圍的巖石上投下陰影。斯萊頓教授的說法印證了上周另外一些科學家對此事件的看法,他們同樣認為這是由于巖體對抗侵蝕的能力不同導致的差異侵蝕現象。
這一事件發生的時候好奇號正在嘗試進行鉆探作業,它的鉆頭鉆進了當地的巖體以便獲得基巖粉末樣品用于分析,科學家們試圖從中搜尋火星過去存在潮濕環境的證據。此次好奇號的鉆頭在幾塊沉積巖上鉆進了大約6厘米左右,并將使用車載設備對取得的巖石粉末樣進行分析。約翰·古斯菲爾德(JohnGrunsfeld)是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委員會副主任,他表示:“有史以來最先進的行星探測器現在已經成為工作在火星上全面開展工作的科學實驗室!
從好奇號拍攝的圖像中可以看到在此前鉆探的一個較淺的孔洞旁邊是此次新鉆出的一個較深的孔洞。好奇號將鉆進測試過程中拍攝的一系列照片發回了地球,科學組的幾位成員在社交網絡上和人們分享了他們的興奮之情?茖W組成員帕羅·貝魯塔(PaoloBellutta)在推特上說:“鉆探工作非常成功,我打賭鉆探的時候一定聲音很大,站在幾英里外都能聽得到!”
好奇號此次鉆探的這塊巖石已經被命名為約翰·克萊恩(JohnKlein),這是以2011年去世的好奇號項目副主管克萊恩的名字命名的。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地面控制中心將命令好奇號使用其機械臂將粉末樣品裝入好奇號車載的分析設備。
美國宇航局表示,在正式進行火星巖石粉末樣分析工作之前,好奇號將會先倒入少許火星巖石粉末來“清洗”設備艙內可能殘留有的來自地球的物質,隨后才會進行分析工作以排除任何可能來自地球的物質對分析結果造成的“污染”。
對火星巖石樣本的分析是好奇號項目的預定任務之一,這些分析將最終幫助科學家們判定好奇號所在區域的火星古代環境歷史。在此之前的早期的火星著陸器一般都只裝備有剝去火星地表或巖石表面塵埃的工具,而機遇號和已經停止工作的勇氣號火星車則裝備了巖石打磨工具;后來在2008年著陸在火星極區的鳳凰號則裝備有冰矬,用于“鋸開”冰凍的地表。然而此前的所有火星著陸器都不曾裝備有類似好奇號這樣強大的,可以深入鉆探火星巖石并進行分析的成套設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3291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