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大黑洞或于宇宙初期就已存在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宇宙探索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模擬銀河系的形成,超大質量黑洞隱藏在銀河系的中心

  早期宇宙中,一個超大黑洞正在吞噬其他星體

  過去十年來,盡管對黑洞的研究已經使人們初步認識了這些巨大的黑暗天體,及其吞噬物質的過程,但對人們來說,黑洞長期以來仍然是宇宙中一個難解的謎題。

  科學家們表示,黑洞在逐漸被人們了解的過程中,也留下了許多的謎團,比如說,黑洞是如何在宇宙初期形成的,而黑洞又會對星系的命運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馬爾塔沃倫特里是法國巴黎的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的一名天體物理學家,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過去的十二年里,整個超大質量黑洞領域取得了很大的研究進展,其現在已經成了天文學最熱門的課題之一。”

  黑洞是一種引力極強的天體,就連光也不能逃脫。早在1783年,當時的天文學家就開始探討黑洞存在的可能性,到1916年,科學家們利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測了黑洞的存在。

  天文學家們提出了兩種黑洞的模型:一種是“中等質量黑洞”,這種黑洞的質量大約只是太陽的若干倍;另一種是“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可達到太陽質量的數十億倍,相當于整個銀河系里所有恒星質量的總和。人們已經知道,中等質量黑洞是由死去的恒星塌陷而形成,而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原因,卻仍然是一個謎。

  目前最流行的一個理論指出,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與宇宙中第一代恒星有關,然而,最近的對早期宇宙模擬實驗表明,就算是宇宙中的第一代恒星,其質量也僅僅相當于太陽的數倍,這對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有另外的相關理論提出這樣的假設:超大質量黑洞形成于質量高達太陽100萬倍的恒星,這些恒星的形成過程不到200萬年。也有另一種模型指出,超大質量黑洞誕生于銀河系中心密集的恒星簇,這些恒星質量為太陽的數千倍,它們相互融合,并最終塌陷形成了黑洞。

  令科學家感到奇怪的是,近來的研究表明,早在宇宙形成不到十億年的時間里,超大質量黑洞就已經存在了。對于這些黑洞為何會在宇宙歷史中的這么早的時期就形成,科學家們難以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根據相關理論,當黑洞達到“愛丁頓極限”時,黑洞就會停止吞噬周圍的物體,從而控制黑洞自身的增長。即使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是誕生于大爆炸之后的短短數十億年之內,其背后也應當存在一個合理是形成機制,否則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就只能歸結為很一些偶然的原因了。目前,科學家們正在研究黑洞是否能突破愛丁頓極限,從而形成超大質量黑洞。

  對于到底是超大質量黑洞主宰者星系的命運,還是星系掌握著黑洞的命運,在相關領域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有可能超大質量黑洞所產生的能量將改變星系的結構,也有可能星系控制著黑洞吸入的氣體的多少,從而控制著黑洞的增長。也有另外一種可能,星系和黑洞存在著共生的關系。

  在接下來的數年內,技術的發展或將有助于解答這些問題,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時間如此之早,要想揭開其形成的過程不是一件易事,但對中等質量黑洞的形成的進一步研究探索,或將在這個問題為人們帶來一些啟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36945.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