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極地地區的隕石數量要比其他地方更加豐富一些。而由于北極地區基本以海洋為主,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北冰洋。因此,整片都是大陸的南極就成了很多國家搜尋隕石的主要場所了。而在近期,我國第32次南極科考收官在即,本次科考當中,我國共在格羅夫山地區收集到630塊隕石,目前的隕石擁有總量已經達到了12665塊,居世界第三位!
據格羅夫山隕石收集項目現場執行人陳宏毅介紹,本次考察隊共安排隕石收集5天,實際工作時間累計43小時,主要采用人工徒步行走和肉眼識別的方式收集。通過現場初步分類,確定收集到的630塊隕石中可能包括橄輝無球粒隕石、玄武巖質無球粒隕石、橄欖隕鐵、3型普通球粒隕石和碳質球粒隕石等特殊類型隕石約10塊。
陳宏毅表示,格羅夫山隕石數量雖大,但質量和特殊珍貴類型隕石數量還不夠高,為了進一步提高中國隕石收集的成果,有必要在格羅夫山地區開展針對性的隕石富集規律研究,尋找新的隕石富集區和采用新的搜尋方式。
而南極地區之所以多隕石的原因,主要有三條:其一是冰蓋對隕石的搬運作用;其二是在冰層當中受到風化等情況的影響較小,因此易于保存;其三是黑色的隕石在白色的雪當中容易被發現。因此,南極地區的隕石數量要遠遠大于地球其它地方。目前各國在南極發現的隕石總數超過四萬枚,而在地球的其它地方總共只發現了六千多枚。
在本次發現的隕石當中,最大的一塊有438克,而總計1722克。也就是說,大部分都是非常小的小隕石,但是這也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了。并且,也正是因為體型較小,科考人員才需要具備更多的耐心去尋找它們。
隕石是來自于太陽系的巖石樣品,其中保存了星云凝聚、行星堆積和火星等類地行星熔融過程信息,對于了解太陽系起源和認識地球具有重要價值。南極是隕石的富集區,收集南極隕石也成為各國南極考察的重要項目。
當然,南極不僅有隕石,還有讓人恐懼的南極巨蟲以及南極巨型蜘蛛等等。
英國一支攝影隊在南極厚厚的冰層下曾拍攝到大量五顏六色的海星和3米長的南極巨蟲。他們通過延時拍攝發現,大量深海生物臨時聚在一起,瘋狂地爭吃一只沉入海底的死海豹。南極巨蟲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生物,為什么南極突然出現這樣的生物,而南極巨蟲的出現對我們人類有何影響呢?
【什么是南極巨蟲:揭秘南極巨蟲是怎樣的生物】
紐形動物類(Nemertine worms),又叫鞋帶或者絲帶蟲,屬于紐形動物門。一些種類屬食腐動物,但是大部分都是非常貪婪的掠食動物,它們利用從口腔射出的長長的鼻狀物捕食。根據種類不同,它們的鼻狀物可能有毒,或者可以分泌粘性液體。在南極,這種海蟲經常以蚌和甲殼動物為食。它們也跟海星聚集在一起,食用海豹的排泄物。
在為《生命》系列節目拍攝的這個海底場景中,大量無脊椎動物蜂擁聚集到一只沉入海底的死海豹身上,開始瘋狂享用美餐。海豹尸體沉到海底的情況,也許每十年才能遇到一次。紐形蟲可以利用鼻狀物在海豹的皮膚上鉆洞,這樣它們和樹虱(woodlice)等其他海生等足目動物就能鉆到海豹體內進食。
海星的進食速度更慢一些,它們在吃東西時,要把胃從空腔里吐出來。海星把胃抵在海豹的皮膚上,利用分泌的消化液分解海豹的組織。海膽也趕來,希望能分一杯羹。跟巨蟲一樣,它們也是五顏六色。這些生物不僅有時會用外殼偽裝自己,而且壽命可達40年。由于南極水溫很低,生活在冰層下的很多生物生長十分緩慢。不過它們的壽命很長,而且體積可以長到很大。
蟹等其他更加普遍的食肉動物在溫帶和熱帶海洋的海床上占據著統治地位。然而化石記錄顯示,大約在3500萬年前,這些動物在南極水域消失,此時這里的溫度正在慢慢降低,F在南極既沒有龍蝦,也沒有螃蟹。也很少有鯊魚和鷂魚等。一些非常奇特的動物潛伏在那里,其中包括海膽、海星、巨蟲和巨大的水下蜘蛛蟹。這種蟹的直徑可以生長到30厘米,壽命可達幾十年。
去年研究人員警告說,全球繼續升溫會給這些獨特的海洋生命帶來威脅。過去50年間,南極周圍的海表溫度上升了1到2攝氏度,升溫速度超過全球平均升溫速度的兩倍。這將促使蟹遷入該水域,接著是鯊魚等,它們會大量消滅當地生物。
如果真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南極海底的這些統治者將不再是行動緩慢的軟體無脊椎動物,科學家認為,這種情況跟他們在以甲殼類食肉動物的進化為主的遠古海洋看到的情景非常類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4303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