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趙墓地位于河南省新鄭市龍王鄉坡趙村東南約200米處,屬于新鄭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龍王墓群的組成部分。2014年5月到7月,為配合河南省商丘—登封段高速公路建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該墓地進行了勘探和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約5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1座、水井1口、灰坑3個及一段壕溝。
河南新鄭坡趙發現東漢晚至三國大型磚室墓
坡趙墓地共發現古墓葬3座,分別編號為M1、M2、M3。這3座墓規模均較大,從北向南依次排列。M2位于最北面,目前地表仍殘存有高5——6米多的近方形封土;M1位于中間,地表封土于近年被推平。調查得知,M1南面300多米處也有一座帶封土的大墓(M3),50年代平整土地時被平毀,前幾年又出土了石門、空心磚以及五銖錢等遺物。其中,M1、M2之間距離較近,而M3與M1、M2距離較遠。建設中的商登高速公路就從M1南部穿過。
鉆探與發掘表明,M1開口于耕土層下,方向110°,為一座帶長條形墓道的多室磚室墓,由封土、墓道、甬道、封門和磚室等部分組成。
封土已經被徹底平毀,原有形狀、尺寸、規模皆不詳。
墓道向東,略偏于墓室右側,平面呈長條狀,東窄西寬,底部為斜坡式。長約12.56米,寬1.54——2.53米,深0.2——3.1米。墓道與甬道連接處有封門磚,呈弧形,由平磚錯縫平砌而成。
甬道較短,平面呈橫長方形。甬道長約1.47米,寬約2.35米。甬道與墓室之間有石質封門,目前僅殘存石門楣。石門楣結構顯示,石門的開啟方式是向外開啟。門楣中部有被一棵樹分割的相對而視的龍虎浮雕圖案。
墓室土壙平面近橫“凸”字形,由于后期破壞,口部不甚規則。東西長10.6——11.58米,南北寬7.85——10.7米,深3.4——3.7米。整個墓室由7間磚室組成,北部和中部各有三室,南部一室。中前室對接甬道,北前室較小,室內東北角有一深坑,內置陶甕,此室應為行清。
大多數磚室保存較差,僅存底部的墻磚和少量券磚,從保存較好的北前室來看,墓室頂部應為四角攢尖頂,磚縫之間用砸碎的陶甕殘片填充。各個磚室地面鋪磚大多無存,從鋪地磚保存較好的北前室和中前室可見正方向“人”字形平鋪和斜方向“人”字形平鋪兩種鋪磚形式。
M1應該存在多次葬行為,在墓道與墓門的結合處確認至少有兩次打開的跡象。
另外,還發現M1存在較為明顯的報復性毀墓的跡象。在北后室、北中室和中后室等底部都發現有厚1米多的碎磚層,碎磚大小不一,很少見較為完整的磚。在好幾個磚室都發現有明顯的大范圍火燒痕跡,如在北后室底部發現有一層厚5厘米的紅燒土,四壁磚墻上都可見有明顯的火燒痕跡。此外,封門的石門楣向墓室內倒塌也屬明顯被人有意識破壞的跡象。M1人骨的數量、葬式已不可知,僅殘存少量被火燒過的人骨殘片。
雖然被嚴重盜擾,M1仍出土了種類較多的隨葬品,有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玉石器、鉛器等幾類。陶器有小陶甕、小陶罐,陶井、陶案、陶耳杯等;瓷器為青瓷四系壺,其殘片散見于各個磚室中。數量較多是銅質隨葬品,尤以銅錢和裝飾件多見。銅錢多為五銖錢,可見有延環五銖和剪輪五銖;裝飾品有銅鈴、銅帽、銅扣件等。鐵器有鐵鏡、鐵鍤等,大多銹蝕嚴重。玉石器有水晶飾品殘片、黛板、石硯等,還出土了數量較多的小石卵,其形狀、色澤、大小皆大體一致。
M1填土中還出土了數量較多的板瓦、筒瓦以及云紋瓦當等建筑材料,推測當時可能存在墓上建筑。
從墓葬形制結構、隨葬品等來看,M1時代大致應在東漢晚期到三國時期。雖然由于嚴重盜擾而出土隨葬品數量較少,但M1的發掘及與M2、M3的前后布局仍為研究這一時期的墓葬情況提供了相當重要的新資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5412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