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旗袍是民族融合的最好見證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考古發現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

“最能代表中國服飾的旗袍,是由滿族旗袍演變而來的,它融合了漢族的刺繡等工藝之后,在民國時期成為中國婦女最流行的服飾,也是最能體現東方女性美的一種‘禮服’,這也說明了中國各民族是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弊罱,滿族清史專家、沈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悅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表示:歷史證明,每個少數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民族團結、民族融合、共同進步是歷史的主旋律。

沈陽是滿族的發祥地

“我們都知道滿族原名是女真族,1635年,清太宗皇太極在沈陽將女真族改名為滿族,可以說沈陽就是滿族的發祥地!痹谡劦綕M族的起源時,佟悅主任說,到現在,滿族已經有300多年歷史了。

滿族的先人從兩千多年前起,就世代生息繁衍于東北地區“白山黑水”之間廣袤的沃野叢林,主要依靠狩獵、捕魚和采集人參、榛蘑等山貨野果為生。

佟悅主任告訴記者,滿族也有自己的節日,那就是“頒金節”,也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歷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志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各地滿族同胞在農歷十月十三日滿族命名日,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紀念滿族的誕生。

佟悅介紹說,據最新的人口統計,全國有滿族人口1100多萬,是僅次于壯族的中國第二大少數民族,而遼寧就有500多萬滿族,占了一半多。

旗袍就是民族融合的見證

“旗袍最早是清朝滿族女子的服裝,是貴族的衣飾。而現在的中國旗袍,就是滿族服飾與漢族服飾相互交融的偉大成果。”佟悅主任說。

滿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為長期適應寒冷氣候,而選擇了包暖性較好的袍裝作為日常服飾。后來吸收中原漢族的襖式服裝,改進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裝”也稱“旗袍”。

佟悅主任介紹說,現代意義的旗袍,誕生于20世紀初,盛行于三四十年代。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全國各地,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的福地,注定了旗袍的流行,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國服”。

“滿族旗袍高雅華麗,在我國民族服飾中獨樹一幟,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吸納了江南刺繡等漢族服飾的優點,成為中國婦女最流行的服飾,也是最能體現東方女性美的一種‘禮服’,這也說明了中國各民族是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佟悅主任說。

“沙琪瑪”就來自滿語

“滿族的進步,就是不斷吸收和借鑒漢族的文化發展的,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民族政策的推行,滿族的語言和文字正在得到有效保護!辟傊魅握f。

“現在,在遼寧新賓赫圖阿拉就有專門教授滿語的小學,今年遼寧大學還專門開設了滿語班。這樣做一方面為了搶救民族文化,另外,我國有上百萬的滿族檔案需要翻譯,必須有掌握滿語的人來做這項工作。”佟悅主任介紹說。

佟悅主任告訴記者,“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都與滿語有關,如食品‘沙琪瑪’就來自滿語,原意為‘糖纏餑餑’。”另外沈陽的地名“牛錄”“章京”“法哈!钡榷紒碜詽M語。據統計,在北京和東北的方言中,大家能聽明白的,至少有三四十個詞都是由滿語直接音譯過來的。

此外,大家熟知的“滿漢全席”“白肉血腸”“豬肉酸菜”等菜肴都是滿族的傳統美食。

民族傳統需要繼承

沈陽故宮是中國現存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筑群之一,已經被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是沈陽人的驕傲,是遼寧人的驕傲,更是中國人的驕傲。提起這一建筑不得不提滿族的“八旗制度”。

佟悅主任說:“‘八旗制度’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制度,由太祖努爾哈赤在女真人牛錄制基礎上建立的。滿族人按八旗制分隸各旗,平時生產,戰時從征。初建時,不但在軍事上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產職能。清太宗時,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旗制與滿洲八旗同。在清朝初期,所有重大決策都要由八旗投票決定,少數服從多數,這也是一種政治民主的體現。”

“一說到滿族大家就想到清朝,實際上滿族是滿族,清朝是清朝,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辟傊魅卧诮邮懿稍L時表示,把滿族等同于清朝是一種誤解!皾M族和其他民族一樣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她也有自己的淳風和民俗,她的先進文化和藝術成就,都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0028.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