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新的始祖鳥物種揭示鳥類羽毛的一種未知特征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考古發現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新的始祖鳥(Archaeopteryx)物種

  科學日報報道,近日德國慕尼黑大學(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aet,簡稱LMU)的古生物學家正在研究一種新的始祖鳥物種,這個物種揭示了鳥類羽毛的一種未知特征。初步發現將為羽毛和飛行的原始功能提供新的見解。

  自1.5世紀之前發現它起,始祖鳥就一直讓科學家驚訝不已:目前為止發現的第十一個標志性基干鳥類物種其實是所有物種中羽毛保存最好的一個,這使得與其它有羽毛類恐龍進行細節對比變為可能。目前由LMU地球和環境科學學院的古生物學家奧利佛·勞赫(Oliver Rauhut)博士帶領的研究小組正在對這個始祖鳥物種進行細節的檢查。勞赫也隸屬于慕尼黑巴伐利亞州立古生物學集團(Bavarian State Collection for Paleontology)。他們對羽毛的最初分析結果被發表在最新的期刊《自然》上。最新的數據將為正在進行的有關羽毛的進化以及羽毛與空中飛行之間關系的辯論做出重大的貢獻。它們還暗示了羽毛的發展和飛行起源之間的關系很可能比之前預想的更加復雜。

  “我們首次有機會檢查始祖鳥身體、尾巴和尤其是腿部羽毛的細節結構,” 勞赫說道。新發現物種的羽毛大部分都在巖石骨架里被完好保存。“與其它有羽毛的捕食類恐龍的對比表明,不同物種之間身體不同區域的羽毛差異還是相當大的,這暗示了原始羽毛的進化與飛行之間并不存在聯系,而是起源于其它功能性背景。” 研究首席作者、LMU和慕尼黑巴伐利亞州立古生物學集團的克里斯蒂安·弗斯(Christian Foth)這樣說道。

  據稱長有身體羽毛的捕食類恐龍(獸腳亞目)存在的年代早于始祖鳥,它們的羽毛可能提供了隔熱功能。高等捕食性恐龍物種和長有羽毛前肢的原始鳥類可能利用它們作為奔跑時的平衡器官,就像現代鴕鳥一樣。此外,羽毛可能在孵卵、偽裝和展示等方面起著重要的功能。的確,尾巴、翅膀和后肢上的羽毛可能在展示方面發揮功能,盡管始祖鳥很可能已經具備飛行能力。“有趣的是,始祖鳥尾巴上的側面羽毛擁有空氣動力學形式,它很可能在飛行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弗斯說道。

  基于對最新化石羽毛的調查,研究人員能夠闡明始祖鳥和其他有羽毛恐龍物種之間的分類學關系。羽毛面積的形式和分布的多樣性尤為突出。例如,在各種腿部長有羽毛的恐龍物種中,有很多物種的羽毛長至腳趾,而其它的羽毛則非常短。“如果羽毛最初進化是為了飛行,那么功能限制應該會約束它們飛行的范圍。在原始鳥類身上我們的確發現,翅膀羽毛的變化性的確不如后肢或者尾巴上羽毛的多樣性。” 弗斯解釋道。

  這些觀察暗示著羽毛的空氣動力學功能位于其次:一旦羽毛長出,它們可以被“指派”為用于飛行。“甚至有可能獸腳亞目飛行能力的進化比始祖鳥還要顯著,” 勞赫這樣說道。“由于羽毛已經存在,不同的捕食性恐龍和它們的后代鳥類群體會以不同的方式發展這些結構。”最新的結果也與之前的一項理論相矛盾,后者認為飛行能力進化于更早的已經能夠滑行的四翼物種。

  始祖鳥代表了爬行動物和鳥類之間的轉變形式,它是目前已知最好也可能是最早的鳥類化石。它證明了現代鳥類是捕食性恐龍的直系后裔,它們本身都可以算是現代恐龍。最新的有羽毛化石化石物種于近些年發現于中國,它使得始祖鳥可以被放入一個更大的進化背景里。然而,羽毛究竟是何時最初出現,以及飛行進化的有多頻繁,目前仍備受爭論。

  第11個已知的始祖鳥物種目前仍為私人所有。和這個類屬所有其它例子一樣,它發現于德國巴伐利亞州阿爾特米爾山谷(Altmühl Valley),這片地區在侏羅紀時代晚期位于北部熱帶地區,這些化石位于一個淺海底部,和目前發現的所有始祖鳥化石一樣,它們都埋在石灰石沉積物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93030.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