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大麥哲倫星云超新星爆炸殘骸出現神秘死光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宇宙探索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在今年的6月8日,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宣布:在1987年觀測到的超新星爆發的碎片殘骸中發現一個異,F象:隨著時間的推移,殘骸中的碎片云有規律的變暗,接著又變亮,就像一種神秘的死光從碎片殘骸中透射出來。SN1987A超新星距離地球16.3萬光年,位于大麥哲倫星云中,而對其的長期觀測,則由哈勃空間望遠鏡來完成。
  早在1987年,一名加拿大天文學家在大麥哲倫星云中發現亮度達五等的天體,經過詳細確認:這一顆超新星,并將其編號為SN1987A。超新星爆發一般距離我們非常的遙遠,而且在很長的時間尺度上也不容易觀測到,而1987麥哲倫星云中觀測到得超新星爆發是非常罕見的事件,也是在過去的400年里最大且距離地球最近的超新星爆發。這對了解恒星演化的規律提供了一個詳細且具體的例子。
  針對SN1987A超新星碎片殘骸中出現的亮光,哈弗大學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科學家以及超新星SN1987A哈勃長期觀測小組組長Kirshner認為:這表明了在爆炸殘骸中可能隱藏著不同的能量來源,這些能量來源使得殘骸碎片出現規律性的明暗交替,使得1987超新星逐漸過渡到爆發后呈現的碎片云階段。而這片殘骸對人類來說,是迄今觀測到的最年輕的超新星殘骸。
  根據哈勃所拍攝的圖像看出,超新星爆發的殘骸主要以爆炸恒星為中心,各種碎片、氣體以及星際物質向周圍的宇宙空間拋射,呈現放射狀。這些星際物質構成一個環狀結構,也可以稱為物質環,像沖擊波一樣向外擴張,而爆炸產生的輻射和沖擊作用在環結構上,將整個環上的氣體加熱,直到其發亮,覆蓋范圍大約在1光年半徑。在物質環的內部,主恒星殘骸不斷向外拋射,使得環狀碎片云體積越來越大。而明暗相間的發光源則是由殘骸中放射性物質衰變產生,這些放射性物質將成為新的能量源。
  而SN1987A超新星的未來該如何發展呢?目前我們能從SN1987A中推演出恒星在生命最后幾千年內的相關信息,通過研究這種環結構中不同尋常的塊狀分布以及放射性物質的情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這顆超新星的歷史。而現在,這顆年輕的超新星在將來還可以通過肉眼看到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99160.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