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利桑那露天礦場
北京時間2月9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官網報道,國際空間站第22遠征隊宇航員近日拍攝了一組關于美國亞利桑那州南部露天礦場的清晰圖片。圖片主要向公眾展示了當地銅礦開采情況,同時對科學家研究地球表面提供一定幫助。
銅的導電和導熱性能良好,幾乎所有的現代電子設備都會用到這一重要元素。亞利桑那州是美國最大的銅礦石開采地,并且以開采斑巖銅礦沉積層為主。從斑巖銅礦沉積層中提取富含金屬的礦石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露天開采。當然,露天開采事實上也包括部分地下開采活動。
這張由宇航員所拍攝的圖片上所顯示的是位于亞利桑那州綠谷鎮西北偏西方向的三個露天礦場。雖然這三個礦場似乎離得很近,但是每個礦場都開采出了 獨立的斑巖銅礦。當含有豐富晶體的巖漿向上運動并穿過原本存在的巖層時,便形成了斑巖銅礦沉積層。隨著巖漿冷卻并結晶,于是形成了一種帶有大晶體的火成 巖,由于具有精細的紋理狀結構,因此俗稱斑巖。熱流體循環通過巖漿和周圍的巖層,沉積下來形成了富含銅的礦物質和其它具有空間特征的礦物質。對于地質學家 來說,這些礦物質標志了其自身礦體的性質。
這些礦場是可以識別的:工作臺的同心線將礦場劃分為兩個部分。這些工作臺能夠讓設備和人員接觸到礦坑底部暴露出來的新礦石(圖中灰色部分)。在 備用的礦坑底部也可能積聚成水池,例如在圖片中雙巴特斯礦場的右上角(黑色區域)。這些露天礦場周圍是一些尾料礦池和礦石殘渣傾倒區;這些回收的礦物廢料 被儲存起來,然后將其過濾并進一步煉造出其他金屬。礦石殘渣傾倒區的水呈現出綠色(見圖的右側),這可能是過濾出的金屬所導致的。
在圖片的左側是阿薩羅庫任務復合礦場。阿薩羅庫任務復合礦場目前仍在生產,產品以銅和鉬(煉鋼和冶煉其他合金中的重要材料)為主。2008年, 該礦場每天大約處理53700噸礦石。雙巴特斯礦場(圖片右上角)亦是銅和鉬的重要生產地,曾于1994年關閉,但最近被一家公司(Freeport- McMoRan銅金公司)收購,并有可能重新開放。謝里塔礦場(圖片右下角),亦屬于Freeport-McMoRan銅金公司,它主要生產銅、鉬,以及 稀有金屬錸。錸是用來制造用于噴氣發動機部件的耐高溫合金以及高辛烷值無鉛汽油。2007年,該礦場每天大約能處理11.5萬噸礦石。
這張編號為ISS022-E-26137的圖片攝于2010年1月14日,所采用的相機是尼康D3數碼相機。圖片由國際空間站第22遠征隊宇航 員所拍攝,由約翰遜航天中心的國際空間站地球觀測實驗和圖像科學與分析實驗室所提供。圖像已經經過處理,以提高對比度。國際空間站非常支持實驗室幫助宇航 員拍攝地球照片,他們認為這對于科學家和公眾來說極具價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51437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