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項高精度的工作,當時國際空間站距離地面有400千米,宇航員安德烈亞斯·摩根森(Andreas Mogensen)在太空小心翼翼地遙控漫游車機械臂,將一枚金屬釘撿起后,插入作業板上一個只有0.15毫米空隙的孔內,并被要求至少插入4厘米,才能最終完成通電。摩根森第一次將金屬釘插入成功花費了45分鐘,但第二次只用了10分鐘。
這臺價值142萬人民幣的藍白色漫游車由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研制,被工作人員親切地成為“藍蟲(blue bug)”,裝有距離與定位傳感器,配有可以進行精密操作的兩條機械臂,頸部有一臺相機可以讓操作者直接看到機械臂的作業情況。與傳統機械臂不同的是,這臺機器人的機械臂裝有力反饋傳感器且高度靈活,當摩根森操作操縱桿將金屬釘插入作業板上的孔時,力反饋技術將作用于操作桿產生不同規律的振動告知宇航員有沒有對齊。它使宇航員雖然身在遠處,卻能身臨其境“感受”到機器人所做的操作。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力反饋技術將被廣泛應用,在未來人類可以通過這項技術遠程操作機器人執行更精密的任務。類似“藍蟲”的機器人漫游車可以被人類遠程遙控,在月球或火星上完成人類居住區、科考站和發射場系統的建設。宇航員們在深空飛行時,也可以使用它們探索未知星球的表面情況。
在地球上,它們能在對人類來說非常危險的地方工作,比如2010年美國墨西哥灣的原油泄漏與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的反應堆密封。這種機器人將被用于法國的一個熱核聚變實驗堆的工程。
摩根森在空間站操作這次實驗時,空間站繞地球的飛行速度是8千米/秒,宇航員操作的信號需先發向軌道高度36000公里高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通過衛星發送到美國宇航局在新墨西哥州的休斯敦航天中心,再通過跨大西洋電纜傳遞到歐空局ESTEC發給漫游車執行,反饋的信號再沿路返回,這段信號來回的距離有14.4萬公里。這將導致操作會有接近1秒的延遲,科學家將專門的算法引入到系統中,以補償滯后,確保操作者和機器人同步進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542414.html
相關閱讀:
NASA研核熱火箭探月球火星 服役時間曝光
宇宙探索十大最震驚發現 兢兢業業的開普勒望遠鏡
震撼的銀河系氣體噴泉:延伸達5萬光年
NASA觀測銀河系邊緣發現大量新生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