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巴英語”是長期困擾我國公共英語教學的老大難問題。對此,專家、學者、公眾傳媒的反省和批評已是老生常談。真可謂“英語好學口難開”。
誠然,要解決“啞巴英語”這一根深蒂固的弊病,是一件長期、艱巨、復雜的工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語言環境方面的,有教學方針、策略方面的,有心理方面的,等等。 本文擬對阻礙開口的因素之一“語音崇拜”心理作一些探討和分析,以使人們走出誤區,對英語發音在心目中過高的地位作出調整,釋放開口說話的能量。
一.完美的發音追求成了交際障礙
(一)“完美發音”在日常交際中不具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般說來,對一種語言發音的正確與否是話語交際成功與否和效果好壞的因素之一,而發音
的優美悅耳與否會成為交流難易程度的附加因素。就母語而言,說話者一般不存在發音不準之虞,而“完美無缺”的發音在外語使用者中是較少見的,更難講求“優美悅耳”了。即使在同一個國家中,如果這個國家是多民族、多方言的,哪怕操著國語,人們的話語里也往往夾雜著揮之不去的地方口音。以我國普通話為例,在一般情況下,只要一開口,言者來自南方還是北方便昭然若揭。但此種“南腔北調”的普通話就如發音不太完美的外語的一樣,一般不至于影響正常的交際。
以上分析旨在說明一個觀點:發音正確、優美固然是言者追求的境界,但在真實言語、特別是在外語交流中難以達到致臻致美的程度。而不怎么完美的發音在多數場合中并不會妨礙語言的交際而使人與人之間、地域與地域之間、國與國之間的交流產生困難,受到阻礙。這無論在語言的歷史、現狀或將來的發展中都應該是站得住腳的。
(二)對外語“完美發音”要求的不合理性
任何一種語言對別國人來說都是外語。有外語存在就會有對國語和外語發音的不同要求和態度。從不同的母語和外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初步概括一下,我們周圍存在著的對發音的要求有一個“高”和三個“低”。
1.國人對英語發音要求過“高”
在日常生活中,不乏人們對英語發音的過高和不合常理要求的事例。
事例1,某高中英語教師講英語時鄉音比較重。在評定他的工作責任心時,有人提出了發音問題。誠然,英語發音是一名英語教師“英語素質”的標志之一。可俗話說“鄉音難改”,這和某種能力有關。有人不用“解決”就“解決”了,而有人即使用“九牛二虎之力”也難以見效,更何況將其和體現人的責任心聯系起來 ?C- 責任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講是人的品德和覺悟的體現?梢娪⒄Z的“發音至上”是何等地深入人心!相反,對待普通話可是寬容多了。我們周圍能講真正標準普通話的人不多,即使是中文老師。但只要學生和老師之間聽說互動能順利進行,一般很少有學生會因老師的普通話不好或不好聽而不接受他(她),盡管是國語。然而,如果一位英語老師的英語發音不怎么“地道”的話,他(她)就會被認為水平低而被看不起,即使他(她)的語言知識水平不俗。
事例2,某英語教師說mountain時用了[‘mauntih]的音,教研室主任很是不滿,議論說應該是[‘mauntəh]”。該說明的是議論時當事人不在場。事實上,單詞mountain 的這兩種發音都是對的。退一步講,如果真的是這位教師犯了錯,也不必這么大驚小怪,一經指出改正了,不就好了?這種“大為不滿”和背后“竊竊私語”的矛盾態度不正生動地表現了人們對英語發音的苛求和不寬容心態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waiyu/yingyuxuexi/21780.html
相關閱讀:The Blind Date 介紹會面
英語學習方法總論1
四六級英語聽力試題的命題規律和解題技巧
貌似動詞而非動詞的邊緣介詞
大學生最常用英文信件格式范文-邀請信/一般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