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進度表
第一、二周: 完成第一單元教學任務,著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三、四、五周:完成第三單元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能力。
第六、七周: 完成第三單元教學任務,讓學生提高欣賞作品的水平,理解詞語在上下中的含義和作用,組織學生進行現場比賽。
第八、九周: 復習前三個單元,準備期中考。
第十一、十二周:完成第四單元教學任務,使學生領會聯想和想象在中的作用。
第十三、十四周:完成第五單元教學任務,讓學生理解,背誦古代詩。
第十五、十六周:完成第六單元教學任務,要求學生從整體感知課大意,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
第十七、十八周:復習,準備期末考。
理想
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②能力目標: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德育目標: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教學重點
①朗讀訓練。
②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賞析詩歌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搜集有關為理想而奮斗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跡。
②預習課,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時間:3月2、3日
第一課時
一、回顧導入: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里,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蓖瑢W們,這里的“!敝傅氖鞘裁茨?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么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一)誦讀解詩意
1、在“學生自讀——小組品讀——學生互讀”詩歌的基礎上,讓學生說出朗讀課的標準,請一個學生記錄,并把認同率比較高的標準選出,用以指導學生的朗讀
教師歸納:
(1)、讀準字音
(2)、把握語調,音律,節奏
(3)、區分句子中的詞語輕重緩急
(4)、明確詩歌的感情基調,讀出恰當的語氣
2、生字詞
1、正確朗讀下列詞語中的劃線字:
蛻變tuì 倔強jué 洗濯zhuó 玷污diàn
扒竊pá 詛咒zǔ 寂寥liǎo 夸耀yào
脊梁jǐ 貪婪lán 怨恨yuàn 鬢發bìn
3、你讀出了什么?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回答出主旨。
4、本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
歷史意義(2、3)
理想的意義(1){人格意義(4、5、6、?)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12)
人生意義(8、9、10、11)
(二)、研讀,悟詩理
1、多媒體展示:這首詩意蘊豐富,蘊涵了深刻的哲理,你們是否都讀懂了呢?請細讀詩歌,勾畫出自己不懂得地方,并在小組內交流。請組長將交流會仍然不能解決的問題記在紙上,然后在全班交流。
2、預設問題
1) 第1節四個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體會每個比喻的喻意,從石到火,從火到燈,從燈到路,四個比喻是連環的,這在修辭手法上又叫“頂針”。前兩個比喻為第三個比喻作鋪墊,詩意主要在后兩個比喻上!袄杳鳌敝咐硐刖辰。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說“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見,這一節的意思主要是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聯系實際,就很好懂。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中國的先進分子樹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這個理想像燈一樣,照亮了夜行的路。這個理想像路一樣,引中國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國,引中國人民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前兩個比喻,從星星之火,到點燃熄滅的燈,說的是理想傳播的過程,例如李大釗等人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時,共產主義理想在中國是星星之火;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傳播,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就有如一盞明燈了。
2). 第2節詩是說,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時代性,對嗎?除此之外,還包含什么意思?
說得對。理想有時代性,理想有層次性。社會不斷進步,理想也不斷提高。社會是逐步發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種需要滿足了,就會產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過說,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會不斷進步。這一節的標點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號,句號只有兩個,兩個句子是從兩個角度說的。饑寒、溫飽、明,是從生活狀況說的。離亂、安定,是從社會秩序說的。
3).第3節的意思怎樣理解?跟第2節有什么聯系?
第2節講,人類的理想步步提高,從溫飽到明,從安定到繁榮,具有歷史性;第3節從歷史的角度看人類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類理想有如珍珠鏈。為什么它又是歷史的脊梁骨呢?因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類歷史不斷向前發展,理想是人類不斷奮斗的精神動力!肮耪战,今照,先輩照子孫”,這個“照”字,既承接“瑩瑩光”,又照應第1節詩里“照亮”的“照”,先輩的理想照亮了子孫前進的道路。概括地說,這節詩的意思是,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4).第4節詩意的重點是什么?
重點在后兩句!袄硐胧橇_盤,給船舶導引方向”,與第1節第三句“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都說理想使人明確方向。第1節第四句說“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的,這種理想是必然能實現的。第4節說了另一種情況:“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即,折磨著你那進取的心。”這里說的是,理想的實現,往往要經歷多次挫折和失敗,或者不像預期那樣切近,起初對長期性估計不足,越到后越是認識其艱巨性、長期性。
5).第5節的大意怎樣概括為好?
先要理解每一句詩!袄硐胧鼓阄⑿Φ赜^察著生活”,這是說,理想使人樂觀。例如,饑寒年頭,有了溫飽的理想,相信靠勤勞的雙手一定能贏得豐衣足食,滿懷希望,情緒就樂觀了!袄硐胧鼓憔髲姷胤纯怪\”,這是說,理想使人充滿斗志,頑強不屈地奮斗。例如,面對不幸,面對厄運,有了理想,相信厄運是可以戰勝的,前途是光明的,就會不屈不撓地奮斗!袄硐胧鼓阃涺W發早白;/理想使你頭白仍然天真”,就是說,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齡非常年輕,他壯心不已,奮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滿活力。
一是樂觀,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內。這節詩的大意,可以概括為,理想給人力量。
6).第6節怎樣理解?這里所說的“犧牲”是不是指黃金夢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
不錯。顯然,詩人所說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理想,決不是什么黃金夢。一個人想發財,想有幾萬、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的資產,不是詩人所說的理想,即使通過正當手段發財致富也不是詩人所說的理想,更不必說,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錢財了。為崇高的社會理想而奮斗,就顧不得個人發財,也顧不得種種個人利益,他所獲得的是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理想實現后的喜悅,犧牲的是其他個人利益。
7).為什么說“理想如果給你帶榮譽,/那只不過是它的副產品”?為什么“更多的是帶被誤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歡笑?歡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種物品時附帶產生的物品叫做副產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會的溫飽、明、安定、繁榮等等,而不是個人榮譽。理想實現了,社會給你榮譽,這種榮譽只不過是理想的副產品。
寂寥,就是寂靜、空曠。懷有崇高理想的人卻被誤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歷史上往往有這種情況。理想,就是要改變現狀。而尚未覺悟的人,總認為現狀是天經地義的,要改變現狀,在他們看就是大逆不道,是瘋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對他,奮斗者的處境就陷于寂寥。
胸懷理想、為理想而奮斗的志士,處境盡管寂寥,但是他享受著斗爭的歡樂,所以有“寂寥里的歡笑”。但是,他畢竟遭人誤解,被當成異類,所以歡笑里又有酸辛。
8).第8節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第8節分兩個大句,每個大句上下兩個小句之間都用分號。第一大句的第一小句是承接上一節說的,“不幸”就是指“被誤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兩句意思是轉折的,寫成散,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可見意思側重在后一句。這一節說的是理想對人生的意義,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使平凡的人變得偉大。所謂“大寫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偉大的人。
9).第9節是什么意思?跟上一節有什么關系?
第9節是說,任何人都可以樹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樹立了理想,他也可以獲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樹立了理想,“浪子回頭金不換”!袄硐胧沁魂的仙草”,是說,罪人之所以為罪人,是因為喪失了靈魂,為邪惡的念頭所驅使,為非作歹。樹立了理想,就恢復了良知,恢復了正常人的靈魂,就能重新做人!袄硐胧谴葠鄣哪赣H”,是說,理想能引導著浪子走上正軌。
10).第10節所說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竊”究竟是指什么?
聯系歷史背景就不難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幫”歪曲馬克思列寧主義,推行他們那套假馬克思列寧主義,共產主義理想被他們糟蹋了,玷污了。因為他們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動搖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竊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識別真假,對真正的理想堅信不移,這是一種考驗,也可以說是“妖魔在考驗你的堅貞”。理想之所以會被扒竊,在自己一面,也因為不夠執著,所以說一要找回,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當心”,要把理想視為生命。
11).第11節與上面有什么聯系?“夸耀著當年的功勛”,為什么說“可厭”?“詛咒著眼前的環境”,為什么說“可笑”?
上一節說“被扒竊”,這一節說“失去”,前者是被動的,后者則是主觀拋棄的,有層進關系。與第8節又構成正反對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蛻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對比非常鮮明。正反對比,更突出理想對于人生的重要?湟约寒斈甑墓祝辉倭⑿鹿,是吃老本,躺在功勞簿上爭名奪利,當然可厭!霸{咒著眼前的環境”,卻不愿為改變眼前的環境而奮斗,當然可笑。
12).第12節“理想開花”兩句比喻什么?結尾為什么不照應“照亮夜行的路”,而說“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理想開花”兩句是說,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濃陰,樹立了理想,不懈地奮斗,就會取得豐碩的收獲。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象征大好形勢。新的歷史時期,麗日當空,春色一片,是中國人民實現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三、課堂小結:
小結探究詩意的經驗
第二課時
四、吟讀,品詩味
(一)、理想是一種看不見也摸不到的東西,本詩中作者是用什么形象表達理想的意義的?這樣是一種什么樣的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你 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比喻:生動形象,變抽象為形象。
意象:詩歌中的具體形象。
(二)、美讀
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進行深情誦讀,藝術化背誦。
用競賽的形式進行。
五、拓展延伸,重溫經典,
(一)、關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①.只有向自己提出偉大目標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為之奮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加里寧
②.我從不把安逸和快樂看做生活的目的——這種倫理基礎,我把它叫做豬欄的理想。
——愛因斯坦
③.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張聞天
④.一個人若是沒有確定航行的目標,任何風向對他都不是順風。
—(法)蒙田
⑤理想如星辰——我們永不能觸到,但我們可像航海者一樣,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妨⑵
⑥.理想并不能夠被現實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閃耀。 ——巴金
⑦.一種理想,就是一種力! ——羅曼•羅蘭
⑧.生活中沒有理想的人,是可憐的人。 ——屠格涅夫
⑨.我們如果沒有理想,我們的頭腦將陷入昏沉;我們如果不從事勞動,我們的理想又怎樣實現? ——陳毅
⑩.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列寧
⑾.理想是需要的,是我們前進的方向,現實有了理想的指導才有前途;反過,也必須從現實的努力中才能實現理想。 ——周恩
⑿.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 ——蘇格拉底
(二)、用詩意的語言贊美理想。
如: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燈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路口醒目的手臂理想
理想是驅逐寒夜那熊熊的烈焰
六、作業
(一)、把感悟寫在作業本上。
(二)、基礎訓練
板書設計:理想的歷史意義
↓
理想的人格意義
↓
理想的人生意義
課后記: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解釋課有關內容,并從多角度提出問題,深化理解。
短兩篇
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理解行道樹——無私奉獻者的形象
②能力目標:了解以小見大和夾敘夾議的寫法。
德育目標:感悟并珍視人生“第一次’’的經驗。
教學重點: 理解兩篇課的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語言。
教學時間:3月4、5日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
同學們,漢語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它最豐富、最準確、最鮮明、最生動。在漢語的寶典里,有許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詞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擠出的是牛奶”“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等。這些話表面好像在寫動植物,其實是有象征意義的。毛澤東有一首詞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報。待到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蹦銈冎肋@首詞寫的是什么嗎?你們知道它的深刻含義嗎?今天,我們學習張曉風的短《行道樹》,看看馬路兩旁的行道樹有什么象征意義。
二、教學新課:
1、朗讀課
1)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問題。
2)學生根據自己課前的預習情況,表演自編的朗讀劇,加深學生對于課內容的理解。
3)識記字詞
2、整體感知
①思考質疑
讓同學們獨立,調動自己的學習經驗,歸納學習本課應重點掌握的知識點,提出疑難問題,做好記錄。
②討論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發現的問題。比較淺顯的,組內討論解決;集中疑難問題,準備課堂發言。
③交流研討
小組代表發言,提出問題。教師進行組織、引導和調控,將思考題逐漸集中到以下幾個方面:
a.行道樹的形象體現了什么精神?
b.找出本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業是什么事業?為什么說神圣的事業總是痛苦的?行道樹的“深沉”主要表現在什么方面?
[有關提示]神圣的事業必須以自我犧牲為代價。從個人利益角度講,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練使奉獻者具備了以苦為樂的品質,這便是“深沉”。
c.怎樣理解“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3、研討賞析
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疑難問題和值得深究的問題,進行討論。提出的問題盡量深刻一些。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的寫作目的,體會這篇課的現實意義,進行人教育。
①作者從哪些方面刻畫了行道樹的形象?
[提示]自我犧牲、奉獻人類、心系社會……
②怎樣理解“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③“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北憩F了行道樹怎樣的思想感情?同時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狀?
[有關提示]保護環境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④為突出行道樹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提示]采用了對比手法:
a.與同類的優越處境對比;
b.與人類的盲目和無知行為對比。
⑤你認為哪些語言最生動,最能突出行道樹的形象?試分析說明?
讓學生體會形象化的語言。學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樣的,蕪雜的,教師要幫助學生突出重點,明確中心。
三、拓展延伸
鼓勵學生結合現實和自己的經歷,談學習感受。
①現實生活中有像行道樹一樣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嗎?怎樣看待他們的價值?
②本的現實意義是什么?
③本的中心是通過行道樹的自白表現出的。但有人說像在發牢騷,你怎么看?
提示:決非發牢騷,而是強烈的呼喚。呼喚更多的奉獻者為社會造福,為人類造福呼喚人們尊重奉獻者的辛勞,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
④學習了這篇課,你受到哪些啟發?
四、教師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很好的討論和研究,對無私奉獻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任何意義上講,我們都應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然。讓我們像行道樹一樣,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點綴美好的社會,也使自己的人生在無私的奉獻中大放光彩。
五、布置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作業
基礎知識掌握不好的同學布置相關作業進行強化訓練
②預習《第一次真好》。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難忘的經歷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紅柿的那個人嗎?你知道“第一個吃螃蟹”的重大意義嗎?第一次遠行、第一次脫險、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從我們有意識以,數不清的第一次,無一例外地給我們帶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誰真要正懂得“第一次”的奧妙呢?周素姍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二、教學新課:
1、整體感知
①集體朗讀
感悟課內容。要求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情感和速度。
②默讀課
獨立思考,出示問題組:
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b.課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c.作者為什么選取這兩個“第一次”詳寫?
d.課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點?好處是什么?
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無益的。本所說的“第一次”屬于哪一種?為什么?
引導學生探究性閱讀,整體把握,篩選信息,猜想印證,形成解釋。
2、研討探究
引導學生采用互動方式,合作交流,使問題逐漸明朗,最終明確;
a.“第一次真好”指感覺真好: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
b.“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c.作者從不同角度寫了兩件事:前者寫的是植物;后者寫的是動物。前者寫的是靜態;后者寫的是動態。前者的感覺沒有變化:只是喜悅和新奇;后者的感覺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先是驚喜,再是惡心,而后喜愛。這樣寫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現作者的個性體驗,也能與讀者產生共鳴,有典型意義。
(學生談不透,教師要予以引導、點撥。)
d.詳略得當:詳寫的是看柚子樹和看孵小鳥兩件事。略寫的有六件事,均一筆帶過。詳寫是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寫部分是對詳寫部分的補充,旨在以小見大地表現“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義,同時,使內容更加充實。
e.本寫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為所舉的每一個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發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3、研讀賞析
在整體感知課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結合“研討與練習”,引導學生重點研讀與賞析作品的語言,以求達到對課內容更深刻的理解。可讓學生提出最感興趣或有疑難的問題,供全體同學討論。
出示問題組:
①為什么說是“一幅秋日的風情畫”,而不說是“風景畫”、“風光畫”?
②“雛形”與“具體而微”有什么區別?
③“我喜愛他們又甚于那些老鳥”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現作者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生命力的贊嘆。
④找出課中帶有議論性的句子,試分析它的作用。
本題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逐漸了解記敘中議論的作用。
三、體驗反思
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解釋課有關內容,并從多角度提出問題,深化理解。
①為什么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感覺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嘗試嗎?
提示:感覺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應當積極嘗試。如舍己為人等。
②為什么說“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③回憶你難忘的第一次經歷,談談它對你后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④什么樣的第一次不能嘗試?為什么?
四、教師小結:
同學們,現在我要告訴你們,據說西紅柿最早只是一種觀賞植物,沒人知道它可以吃,且營養豐富。我們應當感謝那個第一次吃西紅柿的人,他當時的勇氣決不亞于視死如歸。我猜想,他嘗試以后的感覺一定是新鮮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個第一次,竟使西紅柿成了我們餐桌上的佳品。
同學們,我們要多多地嘗試有益的第一次,讓萬紫千紅的第一次,織成我們五彩斑斕的人生,給社會帶進步。
五、拓展鞏固: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剩余部分。
②習作:寫一篇題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談談學習本的感受
板書設計:
行道樹→無私奉獻、不隨波逐流、甘于自我犧牲的品格。
課后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可以轉化為學習的動力。觀察學生對學習是否感興趣可以先看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學習的活動內容中,再看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和方式是否感到興奮、愉悅,然后看學生是否具有進一步學習的愿望。一個好的活動內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學生在完成了正規的活動內容之后,還想繼續進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38587.html
相關閱讀: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全冊集體備課表格教案
《我的舞臺》教學設計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復習資料匯編(蘇教版)
蘇教版語文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練習2教學設計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日積月累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