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神經語言程序學,有人稱之為“模仿卓越的科學”,在我看來,它可以說是一個大熔爐,里面熔煉了許許多多卓越者的思想精華,并且去粗存精,成為一個人人可以獲取的人生工具、成功利器。NLP認為成功是可以模仿的,它把人的行為模式分成了許多的片段,稱為“程序”,NLP致力于把其中最有效果的程序提煉分離出來,成為可以為每一個人使用并獲取卓越的工具。
NLP有許多的假定,這些基本的假定是這門科學的基石,就像我們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會碰到一些“公理”,這些公理是無須證明,作為一種事實來使用的。NLP的假定也是不需要證明的。它需要的是感悟,然后承認、相信。你可能會在一開始對這些假定有不解和質疑,但是,只要你用心地感悟,并且和自己的經驗相觀照,你一定會發現,原來這些假定都是金子一般的人生智慧。然后你或許會感到不可思議,感到震撼,或許會佩服提出這些假定人所擁有的深刻的洞察力;蛟S你還會感到對NLP的相見恨晚,感到幸福正在向你匯聚,感到你身上已有的力量正在增強,那些失去的力量在你的招喚下開始回歸。
是的,NLP就是這么神奇,然后你就開始深入去了解它了,每一次的了解,都會給你增加不同的驚喜。你越來越確信自己擁有的力量以及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這種感覺真的是語言無法形容的滿足和喜悅。
我不知道NLP有多少技巧,也不能說出檢定語言有多少種語式,但我切實地感受到NLP給我帶來的變化了。用一句流行的話說,那就是——很好很強大。這是發自內心,絕無半點調侃意味的“很好很強大”。
九型人格是另一個天地,它來自一個古老民族的不朽的智慧,如同中國的易經一樣,沒人知道它的創造者,但每一個學習者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強大和深刻之處。
目前,我對九型人格學說還只有一個粗淺的了解,談不上研究。但容我賣弄一下自己學到的這一點皮毛吧。九型人格把地球上的六十億人口都按照不同的性格類型分成九類,這九類在不同的研究者那里有不同的名字,但是,我取了我自己覺得最妥帖的一套說法。這九種類型分別是:1.完美型2.助人型3.成就型4.自我型5.理智型6.忠誠型7.活躍型8.領袖型9.和平型。每一類型的人格都會有兩個側翼人格,比如說1.完美型的,可能有9和2這兩個側翼人格,并且每一個人格都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表現出積極或消極的發展趨勢,一般說來,在逆境中會消極在順境中則比較積極。比如,9.和平型的,如果往成就型的方向發展則是積極的提升,如果往忠誠型的方向發展,則是消極的退避了。
九型人格最重要的一點是,它不是按照人的行為來分類的,它是按照一個人內心最重要的需求來劃分的。比如說,完美型,他外在的表現是完美,常常以超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和別人,并且時常被不適當的道德感煎熬,他內心的真正需求其實是渴望以盡善盡美的表現來獲得別人的關注和贊美。
學習九型人格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為自己或別人貼上人格的標簽。我們學習九型人格的目標通常有兩個,一個是向內,探索、明確自己的需求,了解并提升自己的人格。人格是不可改變的,但它可以提升。所以,即使你知道了自己是哪一種人,也不要把這一認知當成一個框架把自己框在里面。一個領袖型的人不一定要處處去領導別人,一個和平型也不能時時做好好先生。另一個目標,是了解別人的需求和人格,建立和諧的溝通。人是發展的,所以,一切都有無限的可能。一個完美型的人可能衣著邋遢,一個忠誠型的人也可能最擅長陰謀詭計。
這一點上,九型人格學說和NLP是不謀而合的,所以它們是我們追求幸福的兩個相輔相成的工具。
在我看來,NLP和九型人格都很神奇,也很實用,有很強的操作性。有人因此將它們稱之為“術”?墒俏矣X得,這世界上沒有單純的“術”,任何一種術,都會包含很多的“道”在其中。即使是木匠做一件家具,里面也自有他的“道”存在,這個道可能是木匠對這門手藝的認知,也可能是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很欣賞黃易小說里面的一點,那就是“無限可能”,那里面的人,可以修仙而悟道,也可以由魔入道,甚至從井中明月悟出武功的心法乃至戰爭的奧妙。所以,我想說,道的存在與否,不在事物的本身,而在“悟”,有悟即有道。
再說吸引力法則,剛剛接觸的時候也是興奮難抑,并且在我心中產生了一輪巨大的地震波,F在主波已過,余波還在。
吸引力法則可以簡單概括為:同質相吸,同頻共振。
量子理論認為,宇宙間的一切都是能量,都是波,是振動。每一件事物都有其自身的頻率,我們的情緒和思想也有頻率。當我們思考感受的時候,當我們悲傷喜悅憤怒羞愧的時候,都是在向外界發送能量,這些能量會被宇宙接收到并加以反饋——所以,你想要的東西,如果獲得了足夠的能量,就會化為實形,來到你身邊。這個過程用一個成語概括可以叫做“夢想成真”。
如果你心中保持一個單純而美好的愿望,你就很容易實現自己的理想。如果你內心在不斷地掙扎,你就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如果你內心存在過多的負面意念,你的生活就會變得一團糟。
吸引力法則顛覆了我以往對世界的認知。似乎有點“看山不是山”的感覺了。
但是如果將吸引力法則解構,則可以發現,它的內核其實是一些優秀的宗教思想的集合。
佛家的因果——你所遭遇和即將遭遇的,都是你自己吸引過來的。
道家的無為——你不需要做什么,你只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基督教的神愛世人——你所有的情緒都會得到宇宙的反饋。
這些宗教思想最終又被統一在量子理論之中,使古人的智慧與今人的智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這也是這吸引力法則的高明之處。
所以,我也認為,吸引力法則不是用來“研究”的,而是用來“參悟”的。這里沒有什么公式定律,也沒有一種明顯可供操作的技巧。只要用心參悟,你一定可以從中獲益良多。
怎樣讓自己的心保持“單純美好”的狀態,這是吸引力法則中最關鍵的一點。而NLP和九型人格都提到的一點——明確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誠心接納自己,是一個基礎。
然后,你要做的是改變以往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要求你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外部世界。你不再需要考慮別人的需要,也不再考慮別人對你的看法,你所做的一切只需符合自己內心的需求。當你的心不隨外界的陰晴而變化的時候,那么你就是真正掌握了吸引力法則了。否則,就算你把所有吸引力法則的書都背下來,你仍然與它隔膜得很。
我覺得,吸引力法則的精義就是——“以自我來觀照世界”。
到這里,那種“見山是山”的感覺是不是又回來了?你是你,山是山;你是山,山也是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yinli/8882.html
相關閱讀:關于我的世界的頻率相關性
向宇宙下訂單 13總結 14每日生活小叮嚀
選擇你的實相
墨菲博士解釋祈禱的力量
比神更快樂之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