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指導學生作答閱讀理解時,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答題思路不清晰,得分點不全面。我們目前對高考題的研究幾乎停留在“題型研究”上,而對于“答題思維”較少關注。于是,我在想:能否在答題思維方面進行一些研究,打開語文得分的新局面?
答題思維其實是和題型結合在一起的,很多題目,問法不同,但實質上題型一樣,答題的規律與方法也沒有什么區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微生物學奠基人——路易斯·巴斯德》文后有這樣一道題:“從本文看,巴斯德有哪些方面讓人們敬佩?”乍一看,這道題完全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回答,其實仔細分析,這無非就是一道“人物形象”概括類題目。再比如《羅曼·羅蘭》,有一道題目:羅曼·羅蘭“這個美麗的音樂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請結合原文作簡要概括。很多同學也感覺無從下手,其實這也是一道“人物形象”概括類題目。《微生物學奠基人——路易斯·巴斯德》文后有這樣一道題:聯系實際簡敘作者寫這篇巴斯德傳的主要意圖。很多同學對“寫作意圖”這個概念不是很清楚,其實,所謂寫作意圖就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原因與目的,這個問題可以轉化成另一個問題:作者寫這篇文章有什么作用?或者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價值是什么?于是,這道題就與我們剛剛過去的考試中的一道題目很相似:這篇短短的通訊得到如此的重視,你認為它具有哪些新聞價值?說白了,這些題目的考查點只有一個:本文的中心主旨。只要圍繞文章的主旨去展開論述,答題的方向就不會錯。
任何文章都由有寫作意圖,都有中心主旨,學生寫作文要求有立意,與此是相通的。回答提出的問題,很多時候也應該圍繞中心主旨去作答。我曾經跟學生說:當你的答題思路進行不下去的時候,要么回到題目本身,要么從文章的中心主旨的角度進行思考。例如《醉意的境界》有一道題:作者為什么說“我們還真得感謝北宋慶歷五的貶謫事件”?大部分同學都能回答:這一,中國文壇同時誕生了《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兩篇千古雄文。寫到此處時,突然不知道該怎么寫了,思路阻斷了,如果能夠轉變思維,從中心主旨的角度思考,思路就打開了:本文的中心主旨是為了展現歐陽修沉醉山水、與民同樂的情懷,它與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樂”是一致的。于是答案就可以組織為:同時展現了歐陽修與范仲淹的偉大襟懷。
有的時候,學生答題點總是不全面,每道題都能得“點”分,但無法得“滿”分,這往往是忽視了文章的中心主旨導致的?催@道詩歌題:請對首聯中的“擁”字進行賞析。大部分同學都能夠從“煉字題”的規范上考慮,但部分同學只解釋了這個字,講了這句話的意思,簡單分析了氛圍,但最重要的一點:詩人的感情,沒有答出來。我們平時一直說:詩言志,詩歌的主要功能就是抒發人的情志,所謂“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既然詩歌的本質就是抒情,那我們在回答詩歌題的時候,也應該聯系詩人的情感。
在做題過程中,“解釋+效果”的答題思路也很常見,詩歌中的表現手法,其他閱讀中的修辭手法,科普文的說明方法等,都可以采取這種答題思路。例如《醉意的境界》有這樣一道題:請解釋文章第三段中劃線句子的作用。(就像陶潛,悠然飲于南山)很多同學回答這個問題無法得滿分,原因就在于“解釋+效果”的思路不清晰。很多同學一眼就能看出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接下來應該怎么辦呢?首先是解釋對比,即如何對比的,誰與誰進行對比的。其次是講對比的效果,而這個效果不僅要聯系本段的意思,也要聯系文章的中心主旨。類似的答題思路還有“觀點+分析”、“結構+內容”、“表層+深層”等思路。
實用類文本閱讀的很多題目還要聯系文體特征展開。例如真實性是所有實用類文本閱讀的共同的文體特征,新聞講真實性,人物傳記也講真實性,于是很多問題都可以從這個角度展開思考!读_曼·羅蘭》:第二段話的“自傳”有幾層意思?它的作用是什么?這是一道材料引用及其作用的題目,回答這道題自然應該從“真實性”這個角度展開。再比如本次小測題《擦鞋者說》,有一道題:這篇短短的通訊用了許多數字。請舉例說說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很多同學都能得2、3分,但無法得滿分,原因還在于思路不清晰?疾榱袛底值淖饔,應該從文體方面思考:首先回答如何列數字的,其次回答列數字對于“人物通訊”的作用。既然是人物通訊,中心主旨自然應該圍繞人物形象展開,這就是第一個得分點,第二個就是通訊的文體特征:真實客觀性。
其實,“扣題”回答永遠是答題的第一要素。人家怎么問,學生就應該怎么回答。舉一個例子,本次小測的論述類文本《公德與私德》,有一道題:著名作家李敖之女李文從美國讀完博士定居北京,之后,李文的較真聞名遐邇。信用卡不能刷,她寧愿花上幾百塊電話費也要了解真相;鄰居的公雞打鳴,她嚴詞抗議;業主在小區里內衣外晾、小孩小區踢足球、公共場所穿睡衣等行為,她予以交涉。請運用文中觀點解釋分析李文的較真的意義。題目問的是“李文較真的意義”,答題點落在“較真”與“意義”兩個點上,很多學生只從李文較真行為體現的公德即公共精神與公共關懷的角度分析,而忽視了“意義”這兩個字,于是導致了丟分。
答題思維確實是值得研究的一個領域,很多同學問答題丟分,除了對文章的理解有偏差、不全面外,答題思路的模糊不清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如果教師能夠總結答題的思維規律,讓學生知道應該朝著什么方向去答題,我想閱讀題的得分率是可以提高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uexi/338840.html
相關閱讀:中學生考試心態調節:考場30秒快速心理調節活動法
新初三期中考試倒計時30天提分技巧
中考試題中常見的幾種成語誤用類型
高考文綜答題時間的分配和考試技巧
中高考飲食-考前飲食-考試食譜-中國教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