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
孩子升人大班后,我發現他們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語言區,反復擺弄語音盒中的實物,那些形象逼真、小巧可愛的物品讓他們愛不釋手。蒙臺梭利博士曾經指出:“嬰幼兒時期(O~6歲)是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在這一時期,如果孩子處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便可事半功倍地掌握某種語言。但語言的敏感期具有階段性和特定性.一旦錯過便無法彌補,所以一定要把握時機好好利用這一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我園抓住孩子們對語音盒所表現出的興趣,充分利用游戲方式及獨特的語音盒學具對幼兒進行有效的引導,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活動目標
1.感知“d”的正確發音并正確認讀。
2.運用語音盒中的物品與字卡對應游戲,感知漢字與拼音。
3.練習組詞造句、創編故事,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
活動準備
1.d音實物:袋子、帶子、電池、墊子、釘子、訂書機、燈籠、豆、刀、蛋。
2.與實物對應的四段卡(圖卡、圖文卡、字卡及拼音卡)。
3.神秘袋一個,歡快的音樂。
活動形式:小組
活動過程
1.將四段卡打亂順序散放于周圍。將d音的實物放于神秘袋中。
2.出示神秘袋,提問:袋子中都是發d音的物品,猜一猜有什么?
3.猜測后請幼兒依次從神秘袋中摸出一件實物,正確說出實物的名稱,教師提醒幼兒正確發音。
4.請幼兒依據自己取到的實物從四段卡中取出與實物相對應的圖卡、圖文卡、字卡及拼音卡,并依次對應擺放于實物下方,正確認讀四段卡上的文字及拼音。
5.幼兒分成三組,第一組每人持圖卡一張,第二組每人持文字卡片一張,第三組每人持拼音卡一張。
6.教師播放音樂請幼兒聽音樂自由走動,音樂停止時,圖卡、文字卡、拼音卡為同一實物的幼兒手拉手坐下,用該詞匯每人說一句完整的話,然后交換卡片繼續游戲。
7.將四段卡打亂順序圖案向下分散排列,每三名幼兒為一組,每人每次任意翻開一張卡片,認一認與圖片對應的實物或用這三種實物創編簡短的小故事。當幼兒熟悉后,可將圖卡改換成文字卡或拼音卡進行。
活動延伸
1.量詞游戲:可請幼兒分別用不同的量詞描述自己摸到的實物。如:一顆豆子、一粒豆子、一把豆子、一碗豆子……
2.形容詞游戲:在量詞游戲的基礎上請幼兒用不同的形容詞形容實物。如取出實物豆子,可引導幼兒說出“可愛的豆子、圓圓的豆子、鼓鼓的豆子、飽滿的豆子、香噴噴的豆子”。
3.排物造句:請幼兒任意取出兩至三個實物排成一排,依據實物排列的順序造句。句子里面包括取出的物品且順序正確。如取出實物墊子、釘子、燈泡?稍炀渥“墊子上有一個釘子和一只燈泡”。當幼兒熟悉后,可將實物改變為文字卡或漢語拼音卡,所取數量也可逐漸增加。
活動反思
在一個個新穎有趣的語音盒游戲中.孩子們發現了語音游戲活動的生動和有趣,對語音盒的興趣悄然發生著變化,由最初擺弄逐漸豐富為多種傾聽講述創編等活動。從無意的擺弄到有意的關注探索。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下、愉快的游戲中相互學習,運用語言的過程中進行了積極有益的經驗交流,同時也激發了幼兒運用語言進行交往與表達的爸望.使不同水平的幼兒在語音盒的活動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活動評析
語音盒游戲活動是蒙臺梭利教育中一項重要的內容,但蒙氏教育并沒有給我們提供更加完整和有體系的教具與學具。我們在實踐探索中,結合中國語言文化以及幼兒學習語言的特點,設計完善了五十余個漢語語音的語音物品盒及相對應的圖片、文字、音卡。從本例中可以看出幼兒對于語音、詞匯、句型等語言能力自學習是以游戲為基本形式的,與傳統的語言教學活動相比,針對大班幼兒年齡特點的語音盒游戲使幼兒對圖片的理解能力及文字經驗在原有水平上有了提高,為幼小銜接奠定了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1109242.html
相關閱讀:大班語言教案: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
大班語言教案:烏鴉的窩
大班語言活動:故事《金雞冠的公雞》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楓橋夜泊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皮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