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小鳥的歌》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感受體驗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
2.學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發展想象力,豐富幼兒詞匯:晶瑩、流淌、瀉成。
3.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樹立愛護鳥的意識,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錄音機一 臺、大背景圖一張、活動教具五張(小鳥、瀑布、露珠、新芽、小魚)輕柔音樂、一大一小兩個盆、彩棒一根、小鳥圖片一張、水晶一個、手電筒一個。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 根神奇的魔術棒,看一 看它會變什么小動物?(教師變魔術)對了!是小鳥!
2.師:“在大森林里,有許多許多大樹,大樹上有許多許多小鳥,小鳥們都愛唱歌,你們想想,誰會聽到小鳥的歌呢?(幼兒想象表述)
3、過渡:“小鳥的歌真美!真神奇!讓我們來聽
一. 聽散文詩里是怎么說的?
二. 初步感知散文詩的主要內容
1.[放音樂]伴隨優美的音樂,教師用富有韻律抒情的語調朗誦散文詩。
2.提問:(1)小朋友,剛才聽的散文詩的名字叫什么?
聽了這首散文詩,你覺得怎么樣?
(2)散文詩里你聽到了什么?
過渡語:小鳥的歌會飄落在什么地方?那里變得怎么樣,我們再來聽一 聽散文詩。
[放音樂] 伴隨優美的音樂,教師用富有韻律抒情的語調朗誦散文詩。
三.分段感知散文詩內容。豐富幼兒詞匯:晶瑩、流淌、瀉成。
教師逐一 出示圖片,并朗誦散文詩。
第一 段提問:清晨的森林里,大樹撐開了什么?(因為大樹的樹枝和樹葉都很茂盛,所以像一把綠色的大傘。)小鳥在干什么?
第二段提問:小鳥的歌灑向哪里?在樹枝的縫隙里瀉成了什么?(用小實驗的形式,讓幼兒更好理解瀉成和流淌兩個詞語)
小鳥的歌掉在哪里?草尖結出了什么?(用小實驗的形式,讓幼兒更好理解晶瑩這個詞語)
小鳥的歌落在地上,地上就長出了什么?
第三段提問:小鳥的歌投進溪水里,游成了歡蹦亂跳的什么?
師:“你聽,森林里到處都是小鳥的歌!
教師小結:小鳥的歌真好聽,落到哪里,哪里就會變得很美、很美!
四. 幼兒學習朗誦散文詩。
幼兒觀察畫面,一 起輕輕地念散文詩。
師:“我們用優美的聲音輕輕地念一 念散詩。
五. 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1)討論:小鳥的歌還會落在哪里?長出什么?
(2)師:“下次活動我們把小朋友說的話,畫成美麗的畫,然后編成一首新的散文詩,好嗎?”
六.結束部分。
師:“你們喜歡小鳥嗎?小鳥是我們的好朋友,小鳥的歌讓森林變的很美很美,我們應該怎么樣對待好朋友呢?對了,我們應該關心愛護小鳥,讓我們一 起來做快樂的小鳥吧!”
音樂《小鳥飛》走出教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1117103.html
相關閱讀: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楓橋夜泊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皮鞋車
大班語言活動:故事《金雞冠的公雞》
大班語言教案: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
大班語言教案:烏鴉的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