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活動:《花好月圓》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優美完整的語句描述畫面景物,熟悉《花好月圓》的曲調。通過荷花開放、小青蛙呱呱叫等情節、動作,初步感知樂曲AB的結構,并感知樂曲優美、柔和及跳躍、歡快的音樂特性。
2.通過整體模仿動作,學習分聲部打擊樂器。
3.知道《花好月圓》是我國有名的民族樂曲,激發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 多媒體課件
2. 打擊樂器若干:三角鐵、雙響筒、沙球。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興趣
1.幼兒觀察一組圖片。
師:“小朋友,這組圖片是一年四季哪個季節?
幼:夏天。
師:為什么?
幼:(幼兒講述)
教師小結:原來這是一個荷花池,荷花漸次開放進入了盛花期,池中的荷花搖曳生姿,還有小鳥,蜻蜓,蝴蝶矗立花間,成為夏天荷塘一道美麗的風景。
師: “我們什么時候能看到星星和月亮?老師帶來了一幅夜景圖,請小朋友用好聽的句子來講一講。”
2. 幼兒觀看多媒體畫面,用優美語句描述畫面內容
師:“你剛才看見了什么?”(幼兒講述)
二、幼兒欣賞樂曲
1. 幼兒初次欣賞樂曲,感受樂曲性質
師:“這首樂曲好聽嗎?聽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好象看見了什么?”
2. 介紹樂曲名稱
師:“這首樂曲是我國有名的民族樂曲,叫《花好月圓》。”
3. 出示圖譜,
4. 幼兒模仿身體動作
(1)螢火蟲提著燈籠,一閃一閃的,誰來學一學呢?
(2)荷花是怎樣開放的?(幼兒創編動作)
(3)小青蛙是怎么來的?(一蹦一跳)
(4)它是怎么唱歌的?(呱呱呱)
5. 幼兒整體模仿身體動作
“我們一起聽著音樂來做身體動作,想一想,這首樂曲有幾段?”
6. 小結:這首樂曲有分三段(ABA),第一段比較優美、柔和,第二段比較歡快、跳躍。第三段也是優美、柔和。
三、幼兒聽音樂看圖譜用手打節奏完成樂曲。
四、幼兒演奏樂曲
1. 幼兒選擇樂器
2. 幼兒演奏
反思:
整個活動開展的還是很順利的,打擊樂的課程在半日活動中不常出現。孩子們都很開心。在課程教學中也有些不足,我把“搖曳身姿”說成了“搖擺身姿”這一點上要注意。還有在樂曲的分段上,孩子們說是3小節,我否認了說是2小節,其實應該是3小節,我給改成了2小節成ABA的格式了。以后的教學中還要多努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1188544.html
相關閱讀:大班兒歌活動:小花布變變變
大班音樂欣賞《賽馬》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建筑回旋曲
大班音樂欣賞《加速度圓舞曲》
大班音樂《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