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詩意,感受古詩表達的意境美,學習有感情的吟詩。
2.嘗試用動作表演等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對學習古詩感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操作材料
教學重點:積極主動參與朗誦古詩。
教學難點:理解古詩意思,嘗試用動作表演。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初步感知古詩描繪的場景。
師:小朋友,今天徐老師請來了一位新朋友,是誰呀?聽到了是誰呀?是不是風?我們用放大鏡來找一找。今天,風兒要開啟一段奇妙的旅行,讓我們跟隨風兒一起出發吧!
1.播放課件,圖一
(1)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觀察。
(2)師小結:風兒來到了這金色的樹林,把晚秋的楓葉從樹枝上片片……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那誰能用自己的身體來學一學樹葉是怎樣從高高的樹枝上被吹落下來的?
(3)在風聲中一同表現樹葉下落的情境。
2.播放課件,圖二
(1)播放課件第二頁,提問。
師:聽,這一次風兒又到了那里?你覺得這是什么時候的草地?那誰來告訴徐老師春天的和風都吹開了些什么花呀?
(2)師小結:剛才我們小朋友說了能開xx花……這些漂亮的花都是在早春二月盛開的,所以我們把它叫做“能開二月花”。
3.播放課件,圖三
(1)師:看,這次風兒又到了那里?
(2)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做出風吹浪花的動作。
(3)師小結:風兒的力氣可真大!當狂風呼嘯著來到大江,水面上頓時卷起巨浪,變成一只有力的大手,用力的拍打著江岸。
4.播放課件,圖四
(1)幼兒進行猜想。
(2)師小結:風兒吹到了竹林里,把成千上萬的竹子吹得東倒西歪的,入竹萬竿斜。
二、欣賞古詩,初步知曉古詩的名稱與作者。
師: 在唐代有位著名的詩人叫李嶠,他把風兒的這次旅行寫成了一首詩,叫做《風》。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三、引導幼兒分散操作,深入對古詩詩句的理解。
1.幼兒操作。
2.個別幼兒呈現排序結果。
3.理解詩句。
(1)解落三秋葉
(2)能開二月花
(3)過江千尺浪
(4)入竹萬竿斜
4.師小結:風可以把秋天的樹葉吹落,可以使春天的花兒開放,可以在江面吹起大浪,還可以鉆進竹林讓竹子歪歪斜斜。
四、學說古詩,嘗試用適當的音量與情緒表現古詩。
1.幼兒看著圖片在教師的帶動下嘗試完整朗誦古詩。
師:我們都知道了這首古詩的意思,那么我們也來學做小詩人,看著這四幅圖把這首古詩念一念。
2.提出朗誦的要求再次練習古詩朗誦。
師:讓我們試著用抑揚頓挫的聲音來朗誦一遍古詩,老師給你們配上好聽的音樂!準備!
3.嘗試加入動作進一步表現古詩。
師:你們念得真好聽,那這一次我可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能不能加上好看的動作。
師小結:看著大家的表演,我就像真的看到了風兒吹落了漫天秋葉,吹開了朵朵鮮花,吹起了千尺巨浪,吹歪了萬竿竹子,美極了!
五、延伸活動
師:唐朝詩人李嶠寫了這首優美的古詩《風》,我們現代人又把這首優美、好聽的古詩寫成了歌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1235435.html
相關閱讀:大班綜合:值日生
大班其他教案:生日會
幼兒園大班綜合活動教案:重要的日子
大班其他教案:動物出租公司
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早睡早起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