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班美術:有趣的水果臉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中班美術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班美術:有趣的水果臉


  活動目標

  嘗試識別各種水果的切面,并裝飾娃娃臉部的各個部位,表現有趣的娃娃臉。

  活動材料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認認

  1.教師展示各種水果,請幼兒說一說它們的名稱。

  2.給每位幼兒一張水果的切面圖,找一找這是哪個水果,并把它放在該水果的下面。

  3.共同驗證擺放得是否正確。

  二、裝飾娃娃臉

  1.每位幼兒選一張娃娃臉。

  2.將幼兒分成兩組,先將紙盒里的水果取出,并按品種進行歸類,然后自選水果切面圖裝飾娃娃臉。

  3.引導幼兒將裝飾好的娃娃臉放在展示板上。

  教師觀秦重點:幼兒最多(少)用哪幾種水果的切面,同一切面做戊娃娃的哪些不同部位,有哪些過去沒有使用過的創意簪。

  三、觀賞分辨

  1.觀賞同伴裝飾的娃娃臉,鼓勵其發現同伴不同的表現手法。

  2.按水果的種類貼在娃娃臉的下面,引導幼兒分辨出每個圖片娃娃共使用了哪幾種水果。

  3.運用對照排除的方法共同檢查圖片娃娃們用了哪幾種水果,有沒有水果沒有用到。

  四、結束

  整理桌面:將活動材料按類別放回原處。

  觀察幼兒是否能分辨水果的各個部位,并按活動規則擺放和整理。

  活動解析

  在大班活動區《會說話的臉》中培養創造能力

  幼兒美術區域活動首先要簡單,操作起點低,足以使幼兒能夠聯系已有的經驗參與活動。

  但是,起點低并不等同于一直在低起點上徘徊,必須思考如何推動幼兒發展的空間,怎樣根據幼兒個體差異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讓幼兒在寬松的活動中自主地選擇材料進行活動,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發掘幼兒的創造潛力。為此,我們設計了大班活動區《會說話的臉》,試圖通過識別各種水果的切面(如橫切面、豎切面、扇形切面),并用其來裝飾娃娃臉部各個部位,在形態各異的有趣娃娃臉中施展幼兒自己的創造能力。

  就“貼五官”而言,這是比較常見的活動,但怎樣在大班開展有別于小班及中班的美術活動,做到適度推進,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的創造經驗呢?我們回顧了小班幼兒的活動目標,主要是引導幼兒分辨五官的名稱和位置;中班則是在觀察比較中發現五官特征的變化;而大班是以裝扮幼兒熟悉的五官為載體,重點放在發現事物特征的多樣性,采取尋找相關的方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上。

  初始階段:有趣的水果臉——多角度地觀察,發現同一物體會呈現不同圖像

  剛開始,大多數幼兒都會認為一個物體只有一個圖像。例如對于蘋果,幼兒認識的就是

  蘋果的外形,如果按不同的切面切開的蘋果,時常就不能分辨。為此,我就先從為幼兒提供各種不同切面水果的圖片人手,引導幼兒找到與其相匹配的水果。當幼兒不能分辨或發生錯誤時,就將實物當場切開來證實。例如:蘋果芯的五角星是怎樣切出來的,怎樣切獼猴桃能變化出不同的圖案等。通過實際觀察,幼兒饒有興趣地發現同一水果的不同切面都會呈現不同圖像,打破了幼兒對于一個物體只有一個圖像的固定認識,美術活動區《有趣的水果臉》就在

  。此時開展起來。

  材料:各種水果切面圖(橫切面、豎切面、扇形切面),不同娃娃臉的底板。

  玩法:1.幼兒將各種水果切面圖按品種進行歸類。

  2.自選水果切面圖裝飾娃娃臉。

  3.識別裝飾后的娃娃臉使用了哪些品種的水果。

  幼兒在裝飾娃娃臉時,不但發現同一種水果可以裝飾娃娃臉的不同部位,更發現同一水

  果切面因形狀和顏色不同,可以裝飾的范圍就大得多。在裝飾娃娃臉以后,又對每一個水果

  娃娃用了哪些品種水果進行統計,由此引導幼兒進一步發現一種水果可以裝飾不間的五官,

  不同的水果又可以裝飾同一五官。此時,幼兒注意到娃娃的外形在不斷變化,更樂于表現自

  己的新發現。此外,這一活動可由水果延伸至周同事物,提示和鼓勵幼兒時常仔細觀察周遭,

  體驗多角度觀察事物所呈現出的圖像的多樣性。

  發展階段:盤子娃娃——從歸類到相關,進一步擴大創造范圍

  歸類和相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歸類是把同類物品放在一起,而相關既可以是同一類別

  的物品,也可以是在特定情境下不同類別物品的組合。兩者比較,相關較之歸類的創造范圍

  更為靈活開闊,為此,在幼兒玩《水果娃娃》以后,我就適時地改變材料和玩法,引導幼兒從找相關中進一步擴大創造范圍。

  材料:仿真橡皮、彩泥、各種形狀不同的彩色盤子

  玩法:I.任選一塊或兩塊橡皮放在彩色盤子上,當做某一五官。

  2.思考哪些事物與橡皮有關,用彩泥塑造成臉部的其他器官。

  3.為盤子娃娃起名字。

  起初幼兒還是在找同類:如橡皮的形狀是釘子形,他們就用彩泥相應地捏成榔頭、鉗子

  等工具來裝扮娃娃臉;若橡皮是蛋糕形,他們就配以餅干和巧克力等裝扮成食品臉。數次嘗

  試后,幼兒發現有的橡皮不容易找到同類,能不能也來裝扮一個娃娃臉呢?他們開始進行新

  的探索。這時一位幼兒找來一塊蝴蝶橡皮,配上了葉子.云彩和花朵。我就發問道:“這些不是同類的塑材放在一張臉上會叫什么名字呢?”大家思考取名,發現這些材料都可以在花園里找到,“花園臉”的命名就此誕生了。由此,幼兒發現周圍有好多東西雖然不是同類卻有關聯,由于彩泥塑造多變的特點,更為他們按自己的想象尋找關聯的物品提供了方便,于是“郊游臉”、“套餐臉”甚至“修理交通燈”等許多奇特的臉譜應運而生。

  提高階段:變臉——綜合同一物體呈現不同圖像和找相關的經驗,讓創造想象大顯身手

  上述活動開展了一段時間后,造型橡皮已不能滿足幼兒的創造需求。我就發動幼兒從家

  里找來識字卡片,玩起了找關聯的2人游戲,起名為“朋友牌”。

  材料:識字卡片。

  玩法:A、B二人各自選1張牌,輪流fb牌,第3張牌仍由A選。選出牌后,必須將3張牌合起來起個名,說得對就可以拿走全部的3張牌,說錯則將牌放回原處,然后交換出牌順序。

  很多幼兒開始玩的時候,都是找同類的牌,當牌少找不到同類時,他們就會有意識地從找關聯的角度選牌。玩得熟練以后,幼兒便會發現要使對方不易拿走牌,B最好不出同類的牌,且A的第3張牌也很關鍵,必須與前2張牌有關聯才能命名。很多看似不關聯的東西實則都臺邑找到內在聯系。如樹、火山、人這3張牌,幼兒命名為“火山爆發”,即火山噴火了,樹燒焦了,人也疏散了。通過這一方式,幼兒思路更為擴展,越玩越有眢慧。

  在之后的集體活動“變臉”中,幼兒所表現出的創造才能就像火山一般爆發出來,產生了如“24小時便利店”、“愛吃水果的!、“媽媽的小幫手”等奇特、富有創造的命名,個個信心百倍地大顯身手,這種創造的熱情是我們這些成人無法相比的。

  回想我也曾組織過《變臉》的活動。盡管反復啟發,幼兒還是拘泥于類別,畫面內容十分單調,當時我還誤認為是幼兒美術技能較差所致。通過以上活動,使我醒悟: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時常和美術技能沒有直接的關系,就幼兒藝術教育而言,有效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才是藝術教育的根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1266689.html

相關閱讀:中班美術教案:葉子魚
幼兒園中班藝術教案設計:我的好朋友
中班藝術活動:有趣的奪球游戲
中班美術教案:魚
中班美術:葉子漂流記(公開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