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
導入活動:教師說一個掛于粽子的謎語,請幼兒猜猜謎底。示范:“四個角、四個面、六條棱;外面穿著一件綠大衣,中間系著一條白腰帶;摸上去軟綿綿,掂一掂沉甸甸。”(向幼兒展示彩線紙粽子)這個粽子是老師用彩線和紙做的,你還見過什么樣的粽子?你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前幾天,我們一直在聽一首兒歌《端午節》,下面我們一起再來聽一遍吧。(播放兒歌的VCD,只播放聲音,不播放畫面。)兒歌中說過端午節的時候要做什么呢?我們一起看看大書。
閱讀圖畫:
封面:封面上有誰?背著的背簍里有什么?她手里拿著什么?她會用這些葉子做什么?她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我們看看書名叫做《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時哪天嗎?對,封面上寫著呢,端午節是每年的陰歷五月初五。
第一頁:桌面上有什么?是用來做什么的?桌面的左邊是誰?表情如何?心理怎么想的?(揭示文字,將文字讀給幼兒聽,同幼兒討論桌面上是什么,用來做什么。)
第二頁:小女孩在做什么,表情如何?媽媽在做什么?這頁對應的兒歌中的哪一句?為什么?(揭示文字,將文字讀給幼兒聽,請幼兒指出香蒲和粽子。)
第三頁:媽媽和小女孩在做什么?這頁圖畫對應的是兒歌中的哪一句?為什么?(揭示文字,將文字讀給幼兒聽,請幼兒在畫面上指出五色彩線。)
第四頁:這幅畫對應的是兒歌中的哪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揭示文字,將文字讀給幼兒聽。)小女孩腰間掛的是什么,手里拿的是什么?學一學她的表情和動作。我們為什么要掛香包呢?
第五頁:圖畫上有誰?他們的表情和動作是怎樣的?他們為什么要這么高興呢?她們要去做什么?(把文字讀給幼兒聽)她們要去看什么呢?小姑娘手里拿的是什么?畫面右上角是什么?
第六頁:她們要去看什么呢?你能用兒歌中的話把這頁的內容概括一下嗎?你見過賽龍舟嗎?
第二階段教學:閱讀與反思
教學目標:初步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如賽龍舟、戴五色彩線、掛香鋪等;補充關于端午節的背景知識;能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教學過程:
閱讀文本和小書:教師為幼兒朗讀幾份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的端午節的背景知識,可以請幼兒補充自己知道的部分,也可以請幼兒提問不清楚的地方。
教師出示大樹,和幼兒一起完整朗讀兒歌一次;教師將小書發給幼兒,請幼兒自行閱讀幾分鐘,然后和幼兒一起觀察小書:書中有只動物每頁都出現,它是誰,它在做什么?請你在每頁上找出來;教師帶領幼兒逐頁翻看大書,討論關于端午節的背景知識。
第一頁:端午節在什么時間?我們說過是每年的陰歷五月初五。它是在什么季節呢?
第二頁:我們為什么要吃粽子、掛香蒲?你知道還要帶什么東西嗎?
第三頁:為什么要佩戴五色彩線(五色即青赤黃黑白)?為什么要掛香包?為什么端午節會賽龍舟?
教師再完整帶領幼兒朗讀兒歌數次,提示幼兒注意朗讀的語氣和節奏。
小班端午節活動教案:熱鬧的端午節
中班端午節教案:劃龍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246738.html
相關閱讀:淡淡棕葉香 切切情意牽??五道江幼兒園舉行端午節主題教育活動
小班喜迎端午節活動方案
小班社會教案-端午節活動教案
中班社會活動:《端午節》
中班綜合教案: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