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背景下的區角開放活動
案例實錄:
一學期一次的“家長開放日”活動又開始了,這是教師向家長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也是展示你獨特教育的一個舞臺,因此,任何一名班主任都非常重視,希望在家園互動的平臺上展現一層自己的才能,并獲得同行及家長的肯定。我也不例外。由于這次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區域游戲,因此,在活動的前兩天,我在原來的基礎上對區域活動作了較大的變動,投放了很多新材料。由于一次投入的新材料較多,加上時間較緊,幼兒在眾多的材料面前有些無所適從,操作起來也很不熟練。為了讓幼兒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材料,我人為地將幼兒分別安排到各個區域,尤其是:準備重點指導的家鄉特色區,我更是不容分說地將班上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強的援驊安排到那里。
第一天
大部分材料都是新鮮的,所以幼兒忙看熟悉,忙著嘗試-尤其是援驊,一直忙著思考、嘗試如何將一堆碎布條變成一段段可以用的車繩,還不時虛心地向我請教搓繩的方法;很快,她就掌握了搓繩的要點,還在我的指點下,用車繩編出了掛鏈和坐墊。我大力表揚了她,她自然也很得意。(長期以來,教師總是“霸道”的,幼兒卻往往隨遇而安。面對教師的安排,幼兒沒有太大的異議,他們寬容地接受著,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在他們心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這不是我們的驕傲,而是我們的失敗)另一方面,新鮮而充足的材料也讓他們暫時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師的按排。援驊就是這樣,新鮮的材料暫時吸引了她的眼球,而教師的表揚更讓她暫時得到了滿足。)
第二天
各區域的人員安排一如第一天,然而隨著對材料的熟悉,有些幼兒已經產生了不滿足之感,尤其是援驊,不遠處表演臺上動感的音樂和美麗的服裝強烈地吸引著她;看著其他小伙伴在那里盡情地跳啊唱。掷锎曛紬l,眼睛和心思卻早巳跑到了表演臺,搓布條也是有一下沒一下的,越搓越糟: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終于忍不住批評她說:“你昨天還好好的,今天是怎么了?”她委屈地說:“老師,我不喜歡在這里玩了,我已經會搓布條了,我想到那邊去玩,可以嗎?”邊說邊用小手指著材料豐富的表演臺,看著她充滿渴望的眼神,我真的不忍心拒絕,但搓布條這個區域是我準備在這次活動中重點指導的,而我也希望表達能力一直較強的援驊能為我“爭光”.一想到這些,我的心又不知不覺硬了起來:“不行!”她的眼神頓時黯淡下去,我心生愧意,答應她說:“等爸媽和客人老師聽完課,你想上哪兒玩就上哪兒玩?”感覺到沒有商量的余地,一向懂事的援驊盡管滿臉的不樂意,但還是點點頭勉強答應了,可是在講評的時候,幼兒的總體反應很一般,沒有幾個說自己玩得很開心、尤其是援驊,垂頭喪氣,一反常態。
夏天真熱啊案例反思
大鑄來園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271811.html
相關閱讀:主題《你變我變大家變》反饋
語言游戲-可愛的小動物
紙寶寶洗完澡
托班綜合教案:玩泡泡
小小運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