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設情景策略
小班的幼兒在學習本領的時候,喜歡在一種情境中學習,在這種情境中學習能調動幼兒學習本領的積極性。往往幾張圖片、一段表演、一個故事、一場游戲,往往能讓他們身臨其境,共同歡喜和悲傷。只有情境的音樂活動才會具有感染力,才能引起幼兒情感的共鳴,更易于被幼兒理解和接受。結合幼兒的這一特點在“春姑娘的送花環”活動中,我以“春姑娘”的身份進入活動中,在整個活動中以“春姑娘送花環”的事情貫穿在活動中,活動中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學習的興趣比較高。
此外,在創編歌詞環節,我也給幼兒創設了情境。我以“春姑娘”的身份進入,幼兒戴胸飾扮演小動物,引導幼兒創編歌曲的最后一句。春姑娘邊唱邊走,唱到最后一句的時候隨機請一名帶胸飾的幼兒根據自己扮演的動物,創編歌曲最后一句,春姑娘給創編好的幼兒戴上花環,表示鼓勵。這種形式幼兒非常喜歡,幼兒參與創編的積極性也比較高,帶到花環的幼兒特別開心,孩子們都積極創編歌曲,想請春姑娘把花環戴給他們。
2.現場演示的策略
在第一次執教“春姑娘送花環”的活動時,我采用比較直接的圖片的方式,引導幼兒學習歌詞。在執教的過程中發現幼兒對“送花環”不理解,不知道什么是花環,在我認為很容易的一個詞,但幼兒就是說不出。活動后我反思,其實小班的幼兒還沒有見過花環、沒有經驗,僅僅用圖片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所以說不出。因此,在第二次執教的時候,我采用了“現場演示的策略”,即現場用塑料假花制作花環,利用這一策略很有效果,幼兒馬上就理解“花環”一詞,不用老師特意地去教,應該說這種直觀的方法便于幼兒理解歌詞的內容。
3.逐句學習歌詞,按順序逐一出示圖譜的策略。
小班的幼兒在學習歌詞的時候,如果借助圖譜來學習歌詞,要采用逐句學習歌詞,逐一出示圖譜的策略。在第一次執教“春姑娘送花環”的活動時,我引導幼兒在欣賞歌曲后,說說你聽到了哪一句,在出示相應的圖譜,但發現這種方式不適用小班的幼兒,幼兒的能力有限,幼兒只記住最簡單的“小雞嘰嘰嘰”,前面的歌詞說不出,這種方法用在大班就比較合適了。因此,在第二次執教時,從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選擇逐句學習歌詞,逐句出示圖譜的方式,活動中這一策略比較適合小班的幼兒的學習能力,幼兒能較好的說出歌詞的內容,運用這一策略效果要比第一次執教的效果好。
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只要教師仔細觀察、動腦思考活動設計,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就能發現許多有用的教學策略,使活動開展得更加的有效。
小班日常教學調研有感
讓繪畫活動更加具有游戲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284048.html
相關閱讀:語言活動《樹葉鳥》反思
《有趣的圖形》課后反思
小班一課三研《乘車》活動反思
小班社會教案:《愛護花草》附活動反思
音樂活動:《我的朋友在哪里》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