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活動實錄:
㈠活動目標:
1.能用火柴棒拼擺,表現“木偶娃娃”的各種造型動作。
2.在與同伴的合作中,體驗用火柴棒進行藝術創造的快樂。
㈡活動準備:
1.圓形貼紙、火柴棒若干,黑色粘貼紙兩人一份。
2.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㈢活動過程:
1.隨樂舞蹈,學習制作。
⑴幼兒欣賞音樂,教師在句末“一二一”處拍手。
⑵幼兒扮演木偶娃娃,隨音樂自由舞蹈,在句末“一二一”處擺固定動作。
[幼:奧特曼動作、做操動作]
⑶教師有意識地根據某一幼兒的造型,用火柴棒在粘貼紙上快速拼擺出“木偶娃娃”的動作形象,如:
⑷討論:怎樣更方便地使用粘貼紙?怎樣表現彎曲的手臂?怎樣表現傾斜的身體等。
幼:粘貼紙很粘,做的時候胳膊要提起來。
幼:把火柴棒一折二,手臂就彎了。
幼:把火柴棒斜斜放,小人就斜著身體做動作了。
⑸隨音樂自由舞蹈,固定動作后,請1—2名幼兒選擇同伴的動作造型,用火柴棒在粘貼紙上快速拼擺出XX的“木偶娃娃”動作形象。
(評析:本環節解決了“木偶娃娃”制作方法的介紹。一改往日美術活動固定的講解模式,而讓幼兒在邊舞、邊看、邊說、邊做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用火柴棒拼擺“木偶娃娃“的具體方法,舞蹈的融入,一方面解決了這次活動難點—造型問題,另一方面激發了孩子們的創作熱情。)
2.同伴合作,拼擺造型。
⑴幼兒自由兩兩合作,你擺造型,我拼“娃娃”。(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輕音樂)
[幼:①天天與小詩選擇了安靜的角落,天天請小詩擺造型,他來拼,之后又交換;②萱萱與懿懿選擇了前面的位置,兩個人一起擺動作,相互比較誰的“帥”,然后一個不夠“帥”的給“帥”的人去拼造型;③暉暉與小琪選擇在靠邊的位置,兩個人為了誰擺誰拼爭了起來,最后以“石頭 剪子 布“解決了矛盾……]
⑵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評析:此環節是活動的重點,二個目標都在這一環節中具體實施和體現。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大膽地用火柴棒進行藝術創作。在音樂的快樂蔓延中,孩子們非?鞓返財[造型、拼貼“木偶娃娃”的各種形體動作。這樣的快樂、這樣的主動,是基于幼兒自身內在的需求,出于自身的行為傾向。在自由選擇朋友、自由選擇位置、自由協商分工中,他們的各種能力都在慢慢提升。)
3.欣賞作品,快樂表現。
⑴展示作品,相互欣賞。
⑵講一講,做一做。
①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創作過程。
幼:我和XX一起做的,我們用“石頭 剪子 布”決定誰先擺動作。我折火柴棒的時候,他來幫助我。我們的圖叫“跳舞的木偶娃娃”。
②根據介紹者的創作圖造型,看介紹者指揮,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樂即興創編律動。
(如圖所示:)
X X ? X X ? X X ? —?X X ? X X ? X X ? —?
自由舞動~~~~~~~~~~造型——自由舞動~~~~~~~~~~~造型——
X X ? X X ? X X ? —?X X ? X X ? X X ? —‖
自由舞動~~~~~~~~~~造型——自由舞動~~~~~~~~~~~~造型——
(評析:這一環節改變了傳統的講評模式,讓幼兒充分體驗到自己是活動的主人。律動是以自己的作品為參考,顯示了自己的成果,體現了自我的價值,更加激發了他們介紹作品的欲望,獲得真正的滿足感。在快樂的余溫中結束活動,讓幼兒流連忘返。)
三.活動反思:
㈠目標的定位。
兒童的成長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機制制約的,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有一定順序的,這種順序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目標過高,超出幼兒的能力范圍之外,幼兒因能力達不到,完不成任務不能獲得成功感,失去興趣;如果低于幼兒實際水平,幼兒會覺得枯燥乏味,身心疲勞,而失去了參加活動的積極性。
“能用火柴棒拼擺,表現‘木偶娃娃’的各種造型動作,體驗用火柴棒進行藝術創造的快樂”的目標定位,是建立在充分地研讀材料、分析材料,對材料所蘊含的意義有一個比較深層的挖掘和思考。從實施后的情況來看,符合本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遵循了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原理。
㈡環節的架構。
如果說活動目標定位是方向,那么環節的架構就是實現目標的載體。活動目標確定后,教師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合理架構環節,導致活動過程的設計邏輯不清,或環節之間缺乏聯系,或環節與目標不相匹配等。
活動環節的設計猶如寫作,同樣需要構思“文章”的結構、詳略與重點。本活動分三個層次,層層遞進,前后呼應,主、次環節都服務于目標的實現。
、绮呗缘挠行。
1.環境的創設。操作時的位置有安靜區域、集中區域等,供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體現了開放性、寬容性、自主性。
2.資源的利用。 “幼兒同伴群體……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應充分發揮這一資源的作用。”同伴的合作是一種隱性的學習,模仿、創造、協商、分工都在合作的過程中有所體現,對幼兒的終身發展是有益的。
3.課程的整合。音樂服務于美術——“舞蹈”為用火柴棒創作“木偶娃娃”形象提供“素材”,美術又服務于音樂——“作品”為律動的動作創編提供“素材”,這一藝術活動,將美術與音樂自然融合,活動富有情趣,顯得飽滿、有效。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樂學的狀態。動機的呼喚把幼兒原有的興致內化,將表面的熱情轉化為主動從事藝術活動的推動力,使之成為積極主動的參與者。
中班美術教學活動---跳舞的泡泡
減少隱形浪費,給評價留充?臻g??美術活動《紅火鍋》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319239.html
相關閱讀:中班美術:葉子漂流記(公開課)
中班美術教案:魚
中班美術教案:葉子魚
中班藝術活動:有趣的奪球游戲
幼兒園中班藝術教案設計: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