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路:
素材源于一本《軟皮球,砰砰砰》的畫冊,是一個不錯的科學活動的素材。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有彈性或者用彈性的原理制造的物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為幼兒所喜歡。因而開展了此活動《誰是無敵金剛》。探索中感知和發現彈性,學習科學知識技能。
活動目標:
1、感知和發現彈性,喜歡探索材料。
2、操作后能整理材料,物歸原處。
活動準備:
1、蹦蹦球。
2、PPT:紅紅與球;沙發、蹦極、圓珠筆。
3、橡皮筋、海綿、扭扭棒、水球、筷子、紙。
4、蹦蹦床、跳跳馬、圓珠筆、魔術筷子。
5、記錄紙(大、。、笑臉和哭臉貼紙。
活動過程:
一、以PPT“紅紅和球”導入
1、紅紅和球玩游戲,她是怎么玩的?(坐在皮球上)
2、蹦蹦球怎樣了?(被壓扁了)
3、當她站起來蹦蹦球會怎么樣?
二、感知彈性
1、幼兒猜想
2、個別驗證(學著紅紅的樣子試一下)。
3、你有沒有辦法把圓圓的蹦蹦球變得扁扁的?
要求:1)兩人一個球 2)玩好放回圈里。
4、幼兒嘗試,借助自己的身體改變蹦蹦球的形狀。
5、你用了什么辦法?(擠、壓、踩、敲……)蹦蹦球變扁了嗎?
6、小結:不管用什么辦法,只要一放手,蹦蹦球又變回了原樣,叫做——彈性。
三、尋找彈性
1、除了蹦蹦球,還有好多東西有彈性。
2、海綿、橡皮筋、扭扭棒、水球、筷子、紙……用剛才的辦法(擠、壓、踩、敲……),誰會恢復原形。
要求:
1)任務:完成記錄紙 2)演示:有彈性的貼笑臉,沒有彈性的貼哭臉。
3、幼兒能否用各種辦法尋找發現彈性的物品。
4、互相檢查:有沒有物歸原處。
2)在大記錄紙上分類記錄幼兒答案:這是什么?它有彈性嗎?你是用什么辦法試出來的?對于有爭議的物品,試一試。
四、遷移運用
彈性它能解決生活中很多問題。
如:帶來快樂(蹦床、反斗城里的跳躍游戲)、帶來方便(寶寶練習筷、圓珠筆)、帶來舒適(沙發)、帶來安全(區域性運動中的墊子)--有的用照片、有的用實物。
活動延伸:
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有彈性,我們一起動手、動腦找一找。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運用了猜想驗證的模式,先截取了畫冊中的幾個場景制作成PPT導入活動,之后通過幼兒的兩次操作,幼兒進行猜想與驗證,感知和發現尋找彈性。在第二次操作中,我們幼兒要嘗試運用記錄表記錄哪些材料是有彈性的,在這之前只是在個別化活動中有一些零散的記錄經驗,在集體活動中記錄是第一次嘗試,為了更加符合中班幼兒的記錄特點,適當降低難度,運用了貼笑臉和哭臉的方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341300.html
相關閱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雞寶寶的成長
中班科學活動:種子娃娃有辦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靜電哪里來》
中班科學教案:光明的使者
綜合活動《蔬菜一家子》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