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分析角色特點和歸納主題。
2、學習與同伴友好相處的方法。
活動重點:理解干面包是怎樣變化的。
活動難點:理解“為什么狐貍沒有干面包反而吃的最多”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故事錄音《兩只笨狗熊》
2、實物面包一只、毛絨玩具熊兩只(一大一小)。
活動過程:
1、出示毛絨玩具,語言導入:
“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黑,一個叫小黑。它們長的挺胖,是兩只笨狗熊。一天,哥兒倆出去玩,會發生什么事呢?”
2、聽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1)聽故事錄音,提問:“故事中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干面包是怎樣變化的?”(演示實物面包,幫助幼兒理解)
。2)結合教學掛圖再次講述故事,幼兒學習對話:
“大黑和小黑撿到一塊干面包,它們倆是怎么說的?”
“狐貍分干面包時說了什么?兩只笨狗熊又是怎樣回答的?”
3、討論理解,歸納主題:
。1)討論:“為什么狐貍沒有干面包反而吃的最多”
“大黑和小黑是怎樣的孩子?狐貍呢?
。2)歸納主題:兩只笨狗熊不會互相謙讓才會受騙上當。
。3)討論友好相處的方法:“如果你是大黑和小黑,會怎樣做?”
。4)師生共同總結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415595.html
相關閱讀:大班語言教案:烏鴉的窩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皮鞋車
大班語言活動:故事《金雞冠的公雞》
大班語言教案: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楓橋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