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幼兒更深刻的感受太陽,我把教學地點定在室外,原本以為這樣會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熱情,但在活動開始以后我發現效果并不好。因為換了一個環境,幼兒可能以為并不是在上課,部分幼兒始終沒有把思緒拉回到教學活動中,整個氣氛很散漫,回答問題也不積極?吹竭@樣的情況我開始緊張了,沒有及時調整課堂氣氛,以后在應變能力上還應加強。
整個活動過程時間偏短,內容偏少,備課時沒有設計的更加充分。在讓幼兒學習“暖和”這個新詞的時候,講的不夠詳細,應該再多學幾遍,在后面的活動中也應該多提幾次,讓幼兒有更深刻的記憶,這些我都做的不夠好。在給幼兒講曬太陽的好處時語言太過書面,比如“骨骼”、“細菌”這樣的詞語他們很難理解,應該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傳授知識,這樣才能提高類似這樣的社會活動的教學質量。
小班孩子對天氣的變化其實他們是很清楚的,但要真正解釋天氣情況和正確說出天氣的特征,幼兒還不能表達完善。這是由于孩子的年齡和生活經驗有關,《天氣預報》這個社會活動正好可以將孩子對天氣了解的生活經驗進行梳理和進一步正確的詮釋。
組織活動的那一天正好是下雨天,溫度較前天有點涼;顒右婚_始,我就讓孩子觀察室外的天氣情況,我問:“寶貝們,我們看看外面,今天外面的天氣怎么樣?”小朋友說“天氣有點冷”“今天是冷天”,我一下子被小朋友的回答給懵了……我腦子里的反應是孩子們怎么會這么說,難道孩子沒有看到下雨嗎,怎么回事?現在我分析有兩個原因。一是意早上家長給孩子穿衣服時,肯定對孩子說,今天外面很冷多穿一件衣服,孩子的感受是受家長的影響,還有可能在還在上學的路上,家長會對孩子說想不到今天有點冷,衣服穿少了等等,孩子一股腦兒是冷字。二是我的提問里有問題,我如果這樣問“孩子們,你們看今天外面的天在干嗎”天氣對于小班幼兒的感覺就是冷和熱,“在干嗎”孩子就知道“哦,在下雨。”
雖然活動是建立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幼兒有時會看天氣預報,也從天氣預報形象而又明確的標記中,認識了天氣。但是幼兒只知道標志上面的圖案,而不了解天氣種類,所以幼兒回答是“熱天”或者是“夏天”這樣的回答。于是我就從四種特征明顯的天氣入手,讓幼兒先從明顯的圖案中感受了解天氣的特點,再將特征圖與天氣標志進行相對應,讓幼兒加深印象。小班幼兒對雨天和晴天這兩種天氣的分辨最清楚,對于它們的基本特點也是很能表達出來的,還因有了以前學過的小手歌,
星期四上了“我帶寶貝上幼兒園”這節社會領域的課。
由于這節課需要每位小朋友從家中帶一件自己喜歡的寶貝來幼兒園,考慮到實際情況,我提前兩天就發信息提醒各位家長幫助幼兒帶一件自己的喜歡的寶貝來幼兒園,所以這個工作完成很好,保證了每位小朋友都帶來了自己喜愛的寶貝。
當天李老師臨時說要來聽我的課,心里還是有些緊張的。不過我很快調整好了心態,開始了這節“我帶寶貝來幼兒園”······這節課的目標主要是1.能在集體中大方的說話,說出自己喜歡的寶貝的名稱。2.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喜歡的寶貝。重點是能完整的講述:這個寶貝是我的,這是······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寶貝。我嚴格的朝著目標和重點開展這節課,一環扣著一環,在幼兒開心的送玩具寶貝回家中結束了這節課。
課后李老師針對這節課,幫我提出了不足之處以及她的一些建議,我覺得是受益匪淺啊~
1.座位安排的不是很合理。
由于剛開學不久,我們班的小朋友的座位安排的都是一種(五排),所以這節課我也沒有更換座位,但是忽略了一個問題,這節課的第二環節是請幾名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寶貝并可以示范玩法,這個座位上的安排就不是很合理了,有些后面的幼兒就不能看到,不由自主的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也影響了課堂的紀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417378.html
相關閱讀:語言活動《樹葉鳥》反思
音樂活動:《我的朋友在哪里》教學反思
《有趣的圖形》課后反思
小班社會教案:《愛護花草》附活動反思
小班一課三研《乘車》活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