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小班活動反思《我把媽媽弄丟了》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小班教學反思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活動前思路整理】“我把媽媽弄丟了”第一次看這個活動內容時還以為自己看錯了,不是應該“媽媽把我弄丟了”才對嗎?在細讀了教材以后,才明白其中的用意,作為一個社會活動:目標設定在關注描述媽媽的特征。而其中的故事占了很大的比重,用故事來引出對媽媽典型特征的描述。社會活動和語言活動常有一部分是相互相成的,掌握的不好就會混淆,想到以前上過一次社會活動卻變成了語言活動,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把重點放在結合自己的感受引導幼兒描述媽媽的特征。

【活動中的小片段】

【片段一】

活動以故事開始,結合圖片。因為圖片有六大張,其中幾張圖片里重復的人物很多。在活動前我做了一些的處理,將3、4、5號圖片里重復的圖像遮蓋住,重新拼湊成一張三位媽媽的比較圖,在提問:這是菲菲的媽媽嗎?你從哪里發現的?時,我發現孩子們觀察的范圍因為圖片縮小了有重點了。放在一起也讓孩子嘗試著對比觀察。

小班的孩子,畫面上太多的事物會讓他們的觀察缺少指向性,除了要靠老師的有效提問和及時的追問,在活動前老師如果可以對呈現給幼兒的活動材料有一個大概的預設,知道怎么樣會有最優的互動,會讓活動變得更順暢!

【片段二】

活動的最后我請孩子說自己媽媽的特征是什么?沒有人舉手,我意識到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馬上補充媽媽長什么樣子,細化到頭發,有沒有戴眼鏡等,孩子一下子又搶著舉手發言了。還模仿故事中說到媽媽的笑。

“特征”,這個詞,對小班孩子他們不理解。了解孩子的現有經驗很重要,問題要讓幼兒聽得懂,大膽想,愿意答。

【活動后的反思】

整個活動的目標基本能夠達成,孩子們很愿意表達對媽媽的特征描述,雖然表達有局限,多為頭發長短,喜歡吃的東西。但正如幼兒園社會活動的一個要求所述:引導幼兒了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自己生活有關的環境。讓孩子學會關注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
讓幼兒關注生活細節,感受全家人親親熱熱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同時也學會關心,學會愛、學會感激,學會報答,能夠用多種方式表達愛爸爸、愛媽媽及愛家人的情感。

“我的爸爸”是幼兒比較熟悉的話題,容易引友幼兒積極而有趣地交談,基本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他們已有的經驗。這個談話活動的目標比較全面,其中有培養幼兒傾聽他人談話能力方面的要求,有幫助幼兒學習圍繞話題表達個人觀點方面的要求,也有幫助幼兒學習口語交談規則方面的要求。這些目標符合談話活動對小班幼兒的具體要求。

本活動目標定位是引導幼兒圍繞主題談話,學會用簡短的句子介紹自己的爸爸;鼓勵幼兒養成安靜地聽同伴談話、輪流交談的習慣;培養幼兒關心和熱愛爸爸的情感。

我是這樣設計活動的:1.通過提問引出談話話題。2.引導幼兒圍繞“我的爸爸”自由交談。3.引導幼兒集體談“爸爸”。4.通過提問,拓展談話范圍。5.欣賞歌曲《好爸爸,壞爸爸》,結束活動。

分析: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或兩兩結伴,要求幼兒拿著自己帶來的照片向同伴作介紹。教師輪流參與幼兒的小組談話,了解他們的談話內容,間接引導幼兒圍繞主題談話。幼兒自由交談后,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談自己的爸爸。對幼兒的談話給予贊許和鼓勵,對認真、專心聽同伴講話的幼兒,也給予鼓勵。引導幼兒相互學習談“爸爸”的不同方法,分享同伴的經驗。每一個在集體面前談話的幼兒談話結束后,及時進行簡單的講評。引導幼兒想一想:爸爸都很愛孩子,希望我們的小朋友成為好孩子。小朋友也應該關心爸爸,愛爸爸。第四環節中,通過三個提問你喜歡你爸爸嗎?”“為什么喜歡他?”你愿意為你爸爸做些什么事一些啟發、引導幼兒逐步拓寬談話范圍,使幼兒在談話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到新的談話經驗。

整個活動下來,雖然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在課堂上發言也比較熱烈,但是總體感覺目標的達成度不高,在“感受和爸爸在一起愉快、甜蜜、安全的感覺。”

活動后,請幼兒一起翻閱幼兒用書上的《我的爸爸》,圖片畫面精美,體現了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幼兒再次體驗到了父子同樂的溫馨。
課前結合本次活動,設計制作了PPT. 一、根據我們班幼兒對多媒體課件感興趣的特點,將故事及教師預設的一些內容制作成PPT。在討論“半個蛋殼還像什么”的環節中,當幼兒給出與預設相同的答案時,我將圖片出示給幼兒,但當時幼兒的反應沒有我想象中的那樣興奮。沒有上次《全家!分卣n件帶來的效果好,這里引發我思考課件的制作還可以做怎樣的改進。

二、可能每次幼兒出示答案時,我都將答案以PPT或當場畫的方式反饋出來,導致幼兒的思維比較局限,給出的答案也比較單一。同時由于每次舉手的都是那幾個幼兒,我曾多次請同一個幼兒回答同一個問題,他給出的答案每次都是一樣的。這里我在考慮想象類問題應該如何引導幼兒去思考?

三、比較成功:請幼兒回答“故事里皮皮把半個蛋殼當成什么?”,我結合幼兒的回答將圖片重新展示并配上老師講述,等于是第二次欣賞故事。這也反應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將故事中的情節重復出來,回答的比較流暢。

四、活動后我考慮到可以在活動最后結合“如何保護蛋妹妹”開展故事創編,“我是小老鼠皮皮”我回到家里會怎么保護半個蛋殼,最后的結果又會是怎么樣。這樣設計整個活動感覺更完整,也加重了語言活動的成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458342.html

相關閱讀:音樂活動:《我的朋友在哪里》教學反思
小班社會教案:《愛護花草》附活動反思
小班一課三研《乘車》活動反思
《有趣的圖形》課后反思
語言活動《樹葉鳥》反思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