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小班語言活動《阿文的小毯子》課后反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小班教學反思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故事是最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之一,通過故事,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表達。而對于小班的幼兒,尤其是剛來園的新生來說,是以講述故事部分為重點。對于小班的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的時候,首先咬字要清楚,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其次是速度要適當,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最后在講述故事的同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只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阿文的小毯子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于小班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沒考慮到小班的水平,在上阿文的小毯子時,提了一個較不易回答的問題,我說:“阿文在午睡的時候悄悄的對小毯子說了什么?”對于這個問題,我發現幼兒沒有一個答的出來,因為問的句子什么意思其實幼兒都還沒聽明白,以至于幼兒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其實作為教師應該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說雖然長了一點,但可以請多名幼兒回答,然后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再連起來講述一遍,再讓幼兒集體按順序連貫的講述,這樣會使幼兒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也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愿意回答的積極一面,教師應該是啟發和提示,盡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524510.html

相關閱讀:音樂活動:《我的朋友在哪里》教學反思
小班社會教案:《愛護花草》附活動反思
《有趣的圖形》課后反思
小班一課三研《乘車》活動反思
語言活動《樹葉鳥》反思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