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試教的調整:活動共進行了兩次試教,第一次發現太小了不方便翻閱,第二次試教發現在猜測的時候要提一些開放性的,讓孩子說說自己的理由,還有就是請孩子上去觀察草叢里的動物時,如果分組讓每個孩子都去看就太浪費時間。所以,活動我進行了兩次的調整,在最后一次上課之前,我又考慮到小動物的對話可以改變一種形式,通過錄音的方法可能會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所以,我選擇了以錄音的方法。
活動后的感受:考慮到小班孩子可能一下子想不起來很多動物的,在活動前,我帶領孩子一起說過一些動物的名稱,認識了一些住在樹上的小動物,所以在活動中,孩子們的猜測還是比較有針對性的;顒舆^程中,我感覺孩子們對大圖書的閱讀還是比較感興趣的,特別在第一個環節中,孩子們的注意力很集中,能大膽進行猜測并學說小動物的對話,這個環節的性還是比較高的,相對于這個環節,第二和第三個環節,我感覺似乎有些拖沓。所以,我自己的思考是,將第二和第三個環節進行一些壓縮,提高活動的有效性。另外,在大圖書上的小動物的呈現方式,可能還需要突出動物的特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528767.html
相關閱讀:小班一課三研《乘車》活動反思
音樂活動:《我的朋友在哪里》教學反思
小班社會教案:《愛護花草》附活動反思
《有趣的圖形》課后反思
語言活動《樹葉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