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大班主題教案:春天的禮物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大班主題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春天是一本彩色的書,黃色的迎春花,紅色的桃花;春天是一本會笑的書,小池塘笑了,酒窩圓又大;春天是一本會唱的書,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呱”┅┅

  當我輕輕朗誦著詩歌《春天》中優美的詩句時,我看到了孩子們眼中那許多的不解,許多的驚喜,還有更多的沖動,于是一個美好的愿望在我的腦海中油然而生——制作孩子們自己的“春天詩歌集”。

  一、尋找春天,感受春天

  春天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大自然更是孩子們活生生的大課堂。鼓勵孩子們走進大自然、觸摸大自然,觀察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用各種感官感受春天的變化與美好,與周圍的環境進行互動,他們發現了在春天里泥土變松軟了、樹枝上的小鳥唱得更歡了、小河里的水流得更歡了。而所有這些發現,都為以后的創作積累了素材。

  二、認識春天,展開想象

  在感受了春天的美好后,抓住幼兒的創作火花引導幼兒與環境互動。在環境提供各種支持幼兒創編的條件時,教師引導幼兒相應地和環境進行互動,對于創編活動將更有利。

  對所觀察到的材料進行整理歸納也是創編詩歌的一個重要環節,幼兒在尋找、發現春天的基礎上,要將自己的發現創編成具有一定樣式的詩句?梢砸龑в變簩⒋禾斓母鞣N景物、現象歸類整理,如:春天可以在水里,小鴨、小蝌蚪都游在水里;春天象一本會飛的書,燕子、小鳥、風箏都飛在天上;還有哪些會游?會飛起來呢?而進一步的聯想則將創編帶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小露珠在花瓣上跳舞,小朋友在青草地上跳舞。

  三、表現春天,創造春天

  孩子們在充分感受表現春天的基礎上創編了一系列節奏明快、朗朗上口、情節有趣的春天的詩歌;并配以線條簡潔、生動形象、一目了然的簡筆畫、一筆畫、數字畫、水彩畫、剪貼畫、造型畫等各種畫面;邊說邊畫,邊說邊做,隨著詩歌情節的發展,呈現出一個個生動的形象,一幅幅有趣的畫面。根據不同內容的教育目標,玩著各種智趣合一的“詩畫”游戲,既令幼兒感興趣,又能綜合貫穿一些基本的認知內容;寓教于樂,愉快教學,使幼兒在詩情畫意的愉快氛圍中學知識、練思維、增智能,“手、口、腦”并用,“教、學。玩”合一。

  在與孩子門共同創作“春天的詩”的過程中,我們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分析與思考:

  洛利斯·馬拉古茲(LorisMalaguzzi)曾在《不,一百種是在那里》中說:“孩子,是由一百種組成的。

  孩子有一百種語文、一百雙手、一百個想法

  、一百種思考、游戲、說話的方式……”瑞吉歐認為,兒童可用一百種語言抑或更多種“語言”來表達、表現孩子對世界的獨特的感受。這是兒童的天性。鼓勵兒童運用各種可用作表達的、交流的和認知的語言去探索環境和表現自我。支持兒童的表達,讓其在表達中探索、在表達中發展這就是學前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

  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能力大小不是天生的,而是早期開發、長期努力的結果。在智力開發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培養和發展孩子的創新精神。因為,富有求異思維,富有想象力和創新精神是一個人成才的必備條件,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多動腦筋,從不同角度去尋找同一問題的不同答案,而不要制約孩子,妨礙孩子開闊視野。

  一、生活是創造的源泉

  富有童趣的想像,毫無束縛的創造,是最有價值的。緊密結合孩子們生活的主題進行詩歌創編,給予孩子們一種充分展示智慧和個性的時機,是一種有意義的學習。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是創造的源泉。語言是思維的表現形式,而思維的基礎是感覺與知覺。幼兒只有通過多看、多感受才能獲得各種感觀的刺激,激發其思維活動,從而獲取豐富的感性認識。有了表達內容就產生用語言表達的愿望。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語言的必要條件。

  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幼兒在與自然環境的廣泛接觸中,能不斷豐富詞匯,理解語言的實際意義,建立語詞與語意聯系;能體驗大自然的萬千變化,激發想象與聯想,豐富語言的內容。大自然是培養幼兒想象力的廣闊天地,幼兒想象中許多最美麗的圖案,其素材都來源于大自然,可以利用自然界的一切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二、幼兒需要良好的精神環境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培養幼兒創造性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兒童的嘴巴,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其意義就是讓幼兒具備有自信心、有安全感、有自由感。

  實踐中發現,幼兒創新意識的萌發與良好的心理環境之間存在著一種必然的因果關系,幼兒只有在平等、寬松、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下才能萌發創新意識,發揮創新能力,才能用一種美好的心態去欣賞感受、創造春天。

  首先,教師本身要有創造精神,創新意識,這是營造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心理環境的最基本條件。只有創造型的教師才使創造型的幼兒如魚得水。作為幼教者,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正確地科學地引導幼兒,使自己具備有創造精神、創造意識,成為創造型教師。真正做到站在幼兒的角度看待幼兒,對幼兒的“五花八門”、“稀奇古怪”的想象,應敏感地捕捉他們創造思維的“閃光點”加以科學引導,對于富有探索精神的幼兒,要及時加以肯定,使其剛萌發的創新意念得以延續和發展。教師應注意為幼兒全面發展努力創造情緒愉快、氣氛友好的和諧精神環境。教師應把幼兒看成和自己一樣平等的人,站在幼兒的引導者、觀察者、鼓勵者的立場去指導他們的活動。

  教師要經常與幼兒進行平等對話,并為這些幼兒創設自主表達與自由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自主自由的氛圍中,有話愿說,有話敢說。教師應該是一位傾聽者,在傾聽中了解幼兒,適時地給予積極的回應與適當的指導。

  其次,在學習過程中,讓幼兒具有自信心、有安全感、有自由感,是營造其心理環境的關鍵。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教師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多給幼兒自主、自由的機會,多給幼兒提供充分的“選擇”機會。一般采取“不干預性政策”。事實表明,孩子們在沒有恐懼和不安,不受無謂的束縛的環境下,才會產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輕松愉快感,令幼兒的思維活躍,使巨大的創造潛能釋放出來。所以說,讓幼兒具有自信心、有安全感、有自由感就是營造其心理環境的關鍵。讓幼兒在一個寬松、和諧、平等、自由、激勵的環境中,使幼兒的思維始終處于開放、活躍的狀態,創造潛能得以挖掘,以培養幼兒創造的心態,營造一個“創造”的環境,我們力求達到這樣幾種:一種是自由開放的心態。不怕說錯做錯,能無所顧忌地展開思維活動。第二種是探索研討的心態。不被動接受,不墨守成規,喜歡從新角度探索、思考和討論。三種是獨立思考的心態。不人云亦云,不習慣聽命于他人。敢于表現他人之所未發的見解。

  另外,促使幼兒善于發現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前提和保證。布魯納曾說過:“我們教一門課程,不是要在幼兒的頭腦中建造一個小型的圖書室,而是應當使幼兒像一名數學家那樣思考數學,像一名史學家那樣思考史學。”因此,教師和家長從幼兒的好奇、好問、好動的心理特點出發,圍繞著幼兒感興趣的自然事物,提供材料;通過幼兒積極的思維活動,親自探究和主動發現,從而產生新的領悟,得出相應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家長不僅鼓勵幼兒的懷疑和探索,而且鼓勵幼兒對已知的事物發生懷疑而再思考,對求知的事物進行探索而有新的發現。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推陳出新。使幼兒了解自然、認識自然、接觸自然、適應自然進而創造自然、達到一舉多得的教育教學效果。

  結尾:在整個活動中我們和孩子一起沉浸在想象的天地中,在與他們一起交流與討論中我欽佩孩子們的想象力如此的豐富與大膽,同時也對教師在活動中的指導作用有了更一步的認識。讓孩子在想象中創造,在創造中想象是我開展此次活動的真正目的。

  春天是一本會飛的書,燕子飛來了,小鳥飛來了,小朋友的風箏也飛來了。

  后記:

  在孩子們即將離開幼兒園的畢業典禮上,我們將請小朋友自己來朗誦他們創作的詩歌,并且在典禮上將這一本詩歌集當作禮物贈送給幼兒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544872.html

相關閱讀:大班主題教案:花兒朵朵開
大班主題教案:春天的背心
大班主題活動網絡:“六一”節
大班主題:表情的變化
《大自然語言》主題活動反思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