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可愛的小蝌蚪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小班其他活動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可愛的小蝌蚪

在一次晚間散步活動時,孩子們無意中發現小魚池里有一些黑黑的、長有長尾巴的小東西在游來游去。從那以后,孩子們就對小蝌蚪特別的關注,每天散步時總吵著要去看看小蝌蚪。聽完《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后,孩子們對小蝌蚪更是著了迷。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小蝌蚪的家在哪里?小蝌蚪喜歡吃什么?孩子們對這些問題議論紛紛,總是問個不停。于是,對小蝌蚪的一系列探究活動就開始了。

一、尋找小蝌蚪

“MISS楊,我們抓一些小蝌蚪回來養吧!”可愛的浩迪提了一個好建議。于是我和孩子們一起帶上小桶、小盆來到戲水池!鞍。@里有小蝌蚪!薄斑@里有很多呀!”“快、快,小蝌蚪游走了。”孩子們興奮地叫著。楓楓和堅堅拿起小桶就往水里撈,可是撈了幾次一個小蝌蚪也沒有撈到!鞍パ,怎么捉不到呀?”楓楓焦急地喊到!靶◎蝌接蔚煤芸斓,你要輕輕的!爆幀幪嵝训馈!斑@里有一只小蝌蚪靠在岸邊了,快來呀!蓖蝗唬瑵凉舐暤睾捌饋。這一下,全部孩子都跑了過去。婉華一邊把頭湊過去看,一邊發表自己的看法!坝门枳觼頁,才能撈到的!睏鳁髀犎×送袢A的意見,改拿了小盆。這一次,楓楓的動作輕了很多。他把盆輕輕地放進水里,再輕輕地靠近岸邊,然后再把盆輕輕地往上拉,這一下終于撈起了一只小蝌蚪。孩子們歡呼起來。許多孩子再也按奈不住了,自己拿起小桶和小盆撈了起來。看,楓楓成了小老師,認真地在教同伴怎樣捉小蝌蚪呢!在孩子們的辛勤勞動下,我們抓到了不少的小蝌蚪。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把小蝌蚪迎回了課室。

二、觀察小蝌蚪

班上來了“新客人”??小蝌蚪,孩子們別提有多高興了。剛把小蝌蚪放下,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圍在小蝌蚪周圍議論起來:“哇,小蝌蚪身上黑黑的。”“小蝌蚪的尾巴好長呀!薄靶

蝌蚪游得真快呀!”“看,有一只小蝌蚪不動了。”“它在睡覺呢!薄安皇牵懒!薄斑祝謩悠饋砹恕!蔽乙矞惲诉^去,一邊和孩子們一起觀察,一邊留意著孩子們的討論。不經意地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小蝌蚪有沒有眼睛和嘴巴呀?”“沒有。”不少孩子馬上就說。“有一只眼睛。”受到故事中頭飾的影響,大部分孩子都這么認為!澳銈冊僬J真地看一看!蔽姨岢隽私ㄗh。孩子們仔細地看了半天,還是認為小蝌蚪沒有眼睛和嘴巴。于是,我把小蝌蚪放到投影儀下面進行放大處理。清晰的小蝌蚪圖象展現在孩子們的眼前!斑祝且徽R徽5氖鞘裁囱?”濤濤好象發現了什么?孩子們仔細觀察后,大聲地喊起來:“是小蝌蚪的眼睛。”“有兩只眼睛!薄八难劬π⌒〉,只有一點點!薄霸倏纯催@里!蔽矣种钢◎蝌降淖彀筒糠忠龑Ш⒆觽冞M行觀察!笆撬淖彀桶。”孩子們興奮地叫了起來!靶◎蝌接写竽X袋、長尾巴,還有兩只小眼睛和嘴巴!笨蓯鄣暮频习l表了總結性的講話。

三、小蝌蚪喜歡吃什么?

孩子們非常喜愛小蝌蚪,總愛圍在小蝌蚪周圍唧唧喳喳地發表自己的“高見”。過了幾天,洋洋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MISS楊,小蝌蚪幾天沒吃東西了,它會不會餓死的?”軒軒聽見了也問道:“小蝌蚪是吃什么的?”“我也不大清楚。你們知道小蝌蚪喜歡吃什么嗎?”我故意裝作困惑的樣子問周圍的孩子們。孩子們馬上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婉華說:“小蝌蚪是吃草的。”“小蝌蚪喜歡吃糖!瘪T愷說。浩浩說:“小蝌蚪喜歡吃餅干!焙频险f:“給它 吃點巧克力吧!眻詧哉f:“它和小魚一樣是吃魚飼料的!薄安皇堑,我看見小蝌蚪在吃自己的屎啊!”楓楓很認真地說道。看來,孩子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何 不讓他們試一試呢?于是,我幫助孩子們找來他們討論時所說的物品,讓孩子們喂一喂小蝌蚪,看看小蝌蚪到底喜歡吃什么?孩子們可興奮了,他們三五一群地圍在一起,認真地嘗試起來!敖o它吃點糖吧!薄安皇牵冉o它吃點餅干吧!薄胺劈c草下去!焙⒆觽円蝗艘粋意見,不一會兒,小小的盆里就塞滿了東西。“這樣能看清楚嗎?”我在一旁問道!皷|西放得太多了,小蝌蚪都被擋住了。”“那要怎樣才能看清楚呢?”我又問道。輝輝想了想,說:“要一

樣一樣地放!爆幀幰舱f:“放下去要先看一看小蝌蚪吃不吃。” 大家都同意輝輝和瑤瑤的做法。于是,第二次嘗試開始了。這一次孩子們不再那么著急了?,他們能商量著,一人放一樣。不一會兒,浩浩大聲地喊了起來:“小蝌蚪吃餅干了!”真的,小蝌蚪圍在餅干周圍,張著小嘴吃著呢!又過了一會,另一組的堅堅也喊了起來:“小蝌蚪在吃魚飼料了!”其他組的孩子們也有了不同的發現:小蝌蚪不吃草;小蝌蚪不吃糖;小蝌蚪不吃巧克力。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嘗試找到了答案,看著孩子們興奮的樣子,我也開心地笑了。

四、畫畫可愛的小蝌蚪

“我們把可愛的小蝌蚪畫下來吧!薄昂猛邸!焙⒆觽儫崃业仨憫饋。用手指沾上墨汁,點畫在白紙上,然后把手指輕輕地往后一拉,就成了一個可愛的小蝌蚪。孩子們認真地畫了起來,開心極了。不一會兒,孩子們拿著自己畫相互地看著。有的孩子還指著自己的畫,高興地向大家介紹著:“我畫的小蝌蚪在游泳。”“我畫的小蝌蚪在找媽媽!薄拔耶嬃撕芏嗪芏嘈◎蝌!薄拔业男◎蝌皆谑^上休息!薄

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自主觀察和多次嘗試對小蝌蚪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孩子們通過嘗試驗證了自己的猜想,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在引導孩子們進行觀察、嘗試的過程中我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的觀察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而且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同時孩子們的探究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這就是我們開展這一系列探究活動的主要目的。

小蝌蚪變青蛙

小四班 何小花

在上一個活動中孩子們對小蝌蚪有了較深的了解和認識,他們非常喜歡小蝌蚪,每天吃完飯后就迫不及待去觀察區看看小蝌蚪。孩子們還怕餓著它們,

將自己覺得最好吃的食物喂給小蝌蚪吃。有一天,李昊天小朋友第一個吃完飯,他先去看小蝌蚪,不一會兒就跑到老師身邊,很激動地說:“miss何,小蝌蚪變了呀!你快去看看吧!”其他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了昊天的身上,大家都想看個究竟。于是,我們就開展了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活動。

觀察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為了利于觀察和記錄,我們給每個小朋友分了一只小蝌蚪,孩子們觀察小蝌蚪的熱情可高了。餐后活動時總有不少的孩子圍著小蝌蚪仔細地看,老師還引導小朋友將每天的觀察畫下來。


小朋友每餐飯后都很積極地去看自己的小蝌蚪,他們邊看邊講個不停。梁建禧說:“小蝌蚪是圓圓的、黑色的!倍欧f锃用手指著說:“小蝌蚪的眼睛在這里!崩詈铺煺f:“小蝌蚪有兩只眼睛,它會看見我的!钡灾櫿f:“小蝌蚪的尾巴長大了!表n子軒說:“小蝌蚪像魚,它會這樣游的。” 軒軒邊說邊將手放在身后做模仿動作。葉沛斌好奇地用手去摸小蝌蚪說:“小蝌蚪很滑的!边@樣過了兩、三天,孩子們發現小蝌蚪逐漸有變化了。一次,午餐后小朋友們又圍在觀察區看小蝌蚪。突然,林添華很興奮地叫起來:“老師,快來。我的小蝌蚪長出腳了!边@下可了不得,大家聽到他一喊,全部都圍過來了。吳穎琪是一位性子較急的小朋友,她見到后立即問老師:“我的小蝌蚪怎么沒長腳呢?”何俊汝說:“它沒有吃飽!膘f:“你的小蝌蚪太小了! 孩子們見添華的小蝌蚪長出了兩條腿,去看自己小蝌蚪的次數就更多了,有時老師帶他們去上廁所的時候,有些孩子都會忍不住跑去看看自己的小蝌蚪。他們想辦法喂小蝌蚪吃不同的東西,如:山楂餅、糖果、草、花、樹葉、餅干、面包、米飯、面條等,什么東西孩子們都想來試一試、喂喂看。然后看到小蝌蚪嘴巴一張一合地吃的時候,他們就很興奮,叫著:“小蝌蚪吃了,吃了!苯又膸滋欤懤m聽到幼兒大聲叫:“我的小蝌蚪長腿了。” “我的也有!焙⒆觽兣d奮極了!八耐乳L在哪里呀?”老師故意問道!伴L在后面的!焙⒆觽 一邊觀察一邊回答。又過了幾天,孩子們又興奮地叫了起來:“小蝌蚪長出四條腿了!薄靶◎蝌较袂嗤,它的媽媽是青蛙。”這時,孩子們都統一了意見。“那為什么青蛙沒有尾巴呢?”老師又一次故意地提出了問題。“它長大了尾巴就掉了。”“它的尾巴不見了。”“它的尾巴摔斷了。”“它的尾巴縮起來了!焙⒆觽冏h論紛紛?磥磉M一步探究小蝌蚪生長過程的時機已經到了。

小蝌蚪變青蛙

這天,老師們為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套蝌蚪的生長圖片,請孩子們把蝌蚪的生長過程擺出來。孩子們興奮地趴在地上擺弄起來。不一會兒,孩子們就紛紛的舉手示意擺好了。于是,老師請孩子們自己來說說是怎樣排列圖片的?出乎意料的是僅僅五張圖片,孩子們卻排出了許多種不同的順序,而且每一種排法都體現出了幼兒的智慧。有的排的是:青蛙 媽媽生下了卵??卵長出了小蝌蚪??小蝌蚪長出兩條后腿??再長出兩條前腿??尾巴縮進去,長成小青蛙。有的是這樣排的:小青蛙長成青蛙媽媽??青蛙媽媽生下了卵??卵長出了小蝌蚪 ??小蝌蚪長出兩條后腿??再長出兩條前腿。有的排的是:小蝌蚪長出兩條后腿??再長出兩條前腿??尾巴縮進去,長成小青蛙??小青蛙長大了,成了青蛙媽媽,還產下了卵。有的排的是:小蝌蚪??長出四條腿??小青蛙。還有的排的是:卵??小蝌蚪??小青蛙。孩子們的想象力真是很豐富!他們在排列蝌蚪的成長過程圖時,各有各的說法,有的說:“先產卵,然后變成蝌蚪,最后變成青蛙!保ò羊蝌介L腿的過程省略了)有的說:“先有小蝌蚪, 然后長出兩條后腿,再長出兩條前腿,最后就變成青蛙

了!保ㄊ÷粤饲嗤墚a卵的過程)只有個別幼兒說:“先產卵,然后變成蝌蚪,蝌蚪長出兩條后腿后又長出兩條前腿,最后才變成了青蛙!边有的說:“小蝌蚪吃了許多飯變青蛙了,去找蟲子吃!庇械恼f:“小蝌蚪睡了一覺就長出四條腿,變成青蛙了!彪S后,老師請小朋友觀看了制作的電腦課件,孩子們對蝌蚪的生長過程有了更系統的了解。

記錄小蝌蚪如何變青蛙的

幼兒通過觀察和思考,在活動中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得出了許多見解。老師想請孩子們將這些記錄下來,就進行引導:“小朋友們都看到了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可是我們的爸爸、媽媽都沒有見過呢。你想讓爸爸、媽媽也分享一下嗎?”孩子們都一致地回答說:“想!”“那怎么讓他們見到呢?”老師問。有的說:“讓爸爸、媽媽看電視。”有的說:“不好!畫下來讓爸爸、媽媽看。”后來討論的結果是自己畫下來帶回家給爸爸、媽媽看。大家都十分認真地畫,一會兒用這種顏色的蠟筆,一會兒又換換那種顏色的蠟筆,可專注了。不久,華浩迪小朋友很得意地拿著他的畫告訴老師和同伴:“我畫了許多小蝌蚪在河里面,有一只小蝌蚪在房子里睡覺,還有一只生病死了。有一只小蜻蜓來找小蝌蚪玩!薄斑@兒有一只青蛙媽媽,一只青蛙弟弟,水從它們旁邊流著,這個大房子是它們睡覺的!比~楓說:“這是許多卵,它們變成青蛙。這只綠色的青蛙是從黑色青蛙的洞里出來的,它們是好朋友!北R錦江說:“青蛙媽媽去玩了,它對小蝌蚪說‘小蝌蚪,小蝌蚪,你快變成青蛙吧!’小蝌蚪就變成青蛙了。”陳潔貞說:“青蛙生的卵

,卵變成小蝌蚪,慢慢長出兩條腿,慢慢長出四條腿,就成青蛙了。”……孩子們的思維真是令你難以想象的。

不管幼兒的答案怎樣,都是他們觀察、發現和想象所得,這一過程才是最重要的。在這一活動中,孩子們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繪畫能力都有了發展和提高,他們的擴散性思維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現在,孩子們去戶外活動的時候經常要去找小蝌蚪和小青蛙。

小青蛙

??主體探究活動《小蝌蚪找媽媽》之三

小二班 喬亞萍

一次晚間散步活動時,孩子們無意中發現小魚池里有一些黑黑的、長著長尾巴的小東西在游來游去。從那以后,孩子們就對小蝌蚪著了迷。于是,一系列的探究就從《小蝌蚪找媽媽》開始了……

小朋友們負責喂養的小蝌蚪已經有數個陸續脫了尾巴,成為了真正的小青蛙。隨著孩子

們的觀察對象的變化(小蝌蚪長成了小青蛙),他們的問題也隨之轉移到了小青蛙身上。茶余飯后,孩子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活動區觀察、欣賞自己以及別人的蝌蚪和青蛙,并不時地議論和發表自己的高見。

林嘉盛發現自己的蝌蚪和別的小朋友的不一樣,“我的小蝌蚪已經長出了四條腿,現在沒有尾巴了;劉浚凱的蝌蚪也長出了四條腿,但是還有尾巴!

何嘉懿看到青蛙在游泳,她好奇地問:“誰教小青蛙游水的?”

吳啟東最關心小青蛙吃的問題,“小青蛙肚子餓了,它是吃什么的?”他把自己的餐后果(蘋果)分了一點給小青蛙,晚飯后他再去看望小青蛙,那一小塊蘋果還在那里,原封未動,“小青蛙不喜歡吃蘋果。”晚上吃加餐時,他又給小青蛙的盒里放了一點蛋糕,第二天一看,蛋糕已經泡漲了,“小青蛙也不喜歡吃蛋糕!蔽覐男∫话嘁艘稽c魚食讓他們試著喂給小蝌蚪和小青蛙吃,吳啟東告訴我:“小青蛙也沒有吃魚食!彼F追不舍,“那小青蛙它是吃什么的?”

帶著這一大堆的問題,我們展開了系統的研究。

開始時,因為孩子們的小青蛙太小了,看不清楚它的樣子,我們就借助了標本,孩子們觀察得可仔細了。

宋簡藍發現:“青蛙的眼睛很大,它的眼睛鼓出來的!

黃炫欣說:“它的頭好象一個三角形。”


宋簡藍指著自己的嘴巴告訴我,“小青蛙的嘴巴長在這里!

賴嘉琪注意到了青蛙的腳,“青蛙的腳(趾)很尖的,象針一樣!

吳嘉健從標本盒的橫截面看進去,看到了青蛙的白肚皮,“青蛙的肚皮是白色的!

這時孩子們想起了故事中對小蝌蚪的媽媽的描述,“大眼睛、寬嘴巴、白肚皮、四條腿!鄙愿羞z憾的是標本不能活動,但是孩子們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都講出了青蛙跳動的樣子,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

誰也未料到不幸很快降臨到了小青蛙身上。那時我們并不知道、也沒有意識到要將青蛙

移至陸地上,所以最早長成的幾只小青蛙過了兩三天就死了,四條腿直直的飄在水里。

劉浚凱第一個發現了小青蛙的異常狀態,“快來看呀!小青蛙怎么了?”

斐斐猜測到:“小青蛙睡覺了!

吳啟東把手伸進水里,小青蛙還是一動不動,劉浚凱明白了,他著急地說:“不對、不 對,小青蛙死了。”

陸嘉鏗追問:“小青蛙怎么死的?”

大家七嘴八舌地說起來,吳啟東說:“小青蛙不吃東西就餓死了!

黃炫

欣說:“小青蛙是被老鼠咬死的!保ㄋ牭組ISS楊來對我說過,小一班放青蛙的盒蓋上有老鼠屎,老鼠想吃小青蛙。)

誰也沒有料到青蛙是水淹死的,因為在大家的心目中,青蛙生來就在水里,它應該是不怕水的。我找來一塊石頭放在了小青蛙的盒里,小朋友們覺得很奇怪,他們問我:“MISS喬,你放石頭在小青蛙的家里做什么?”我沒有直接回答,讓小朋友們自己去想。在頻繁而持久的觀察中他們很快發現:四只小青蛙全部都喜歡站在石頭上,掉到水里的小青蛙會拼命地游,碰到石頭就趕緊爬上去,而且在石頭上的小青蛙很多天也沒有死。他們似乎明白了以前幾只小青蛙的真正死因。“小青蛙游泳累了,要爬到石頭上休息一下!

過了幾天,廚房工作的阿姨幫助我們找來了一只大的青蛙。這只大青蛙成了孩子們的新寵。問題接踵而來,吳嘉健問:“大青蛙的家在哪里?它是從哪里來的?”

林嘉盛問:“這只大青蛙來這里做什么?”

何苑瀅解釋道:“它來和我們玩!

曾晴怡的想法最天真,“它是青蛙爸爸,它來找它的寶寶。小蝌蚪是它的孩子!

劉浚凱說:“大青蛙會跳來跳去的!

吳啟東還是比較關注有關吃的問題,“這只大青蛙是吃什么的?為什么它長得比我們的小青蛙大?”

林嘉盛告訴他:“我知道青蛙是吃蟲子的!

劉浚凱搶著說:“它幫我們吃掉蚊子,不讓蚊子咬我們,它是好的青蛙!

天MISS黃捉到了一只甲蟲,孩子們趕緊說:“把這個蟲子給大青蛙吃吧!”

探究繼續進行著。上學期小朋友們學過一首兒歌《小青蛙》(小青蛙嘴巴大,水里地上

兩個家,風里雨里捉害蟲,呱呱、呱呱,我們大家喜歡它。)他們對這首兒歌記憶猶新,只要一提到青蛙的名字,就會主動地朗誦這首兒歌,所以他們對小青蛙的許多特性,如水陸兩棲、捉害蟲(蚊子)等已經有些印象了。

大部分孩子雖然初步了解了青蛙喜歡捉蟲子吃的習性,但他們還不太了解青蛙的生活環境和它是怎么捉蟲吃的。正好此時我得知網上有青蛙的相關資料,孩子們在一邊觀看一邊思考,提出了許多問題。

陸嘉鏗問:“青蛙媽媽為什么喜歡住在草地里?”

吳啟東問:“它是怎么捉蟲子吃的?”

宋簡藍說:“青蛙是用手去捉蟲子吃的!

我帶著小朋友和青蛙來到了草地上,放出了青蛙,孩子們看見青蛙跳來跳去的,非常興奮,不由地也模仿著青蛙跳。但是他們還是沒有看清楚青蛙是怎么捉蟲子吃的,因為青蛙跳動的動作太快了。

我播放了有關青蛙的錄象片,片中詳細的講解以及青蛙捉蟲的真實(分解)畫面,讓孩子們了解了青蛙捉蟲的真實情況。借此時機,孩子們學會了“青蛙捉蟲”的體育游戲,那個

動作形象又準確,而且百玩不厭。

孩子們知道了青蛙對于我們人類的好處,我們應該保護它。最后,為了小青蛙的健康成長(住在小盒子里捉不到蟲子吃,所以總也長不大),我勸導孩子們一起放生了班上現有的小蝌蚪和小青蛙。孩子們雖然戀戀不舍,但還是將它們放歸了大自然。那從以后每逢路過小池塘和放生青蛙的草地,孩子們都會去找尋小蝌蚪、

小青蛙是否還在那里,想看看小青蛙長大了沒有……

在觀察的過程中,我們多次試圖讓孩子把看到的、想到的東西記錄下來,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可是畫出的青蛙我實在無法恭維。偶然翻找資料的時候,我發現了一些手工折紙青蛙的材料,聯想到孩子們喜歡擺弄紙張的愛好,我就隨即加入了折紙青蛙的活動。折紙對于這些未有經驗的孩子來說確實有些困難,但是他們非常感興趣,一直堅持擺弄著手中的紙。有部分孩子可以看出他們知道了折的方法、方向,但是有些重要折線的準確度較差,所以折出來的效果不明顯,孩子們很有些惺惺然的表情?吹竭@種情形,我靈機一動,在后來的晚間餐后活動指導中,我事先折好了所有的折線,再展開紙張,指導幼兒折紙,多數幼兒都折出了一只漂亮的青蛙,孩子們成功的喜悅躍然于言行中,賴嘉琪向其他老師和小朋友展示自己的成果,“這是我折的青蛙!”吳啟東也

高興地叫喊“我會折青蛙了!”

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幼兒一直都十分樂意參與,隨著從蝌蚪變青蛙的全過程的觀察積累和一步步的探究活動,孩子們掌握了最直接的經驗,他們對青蛙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了。

如何在小班開展主體探究活動

小三班 楊秋雅

以前主題探究活動大多局限于中大班,小班很少開展。小班幼兒有意注意已經開始萌發,對外界新鮮的刺激能產生興趣,容易進入情境中。因此在小班進行主體探究活動是可行的,關鍵在于組織引導和把握主體探究活動的深度和廣度。

有關專家認為,主體探究活動的基本要素有三點:一是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問題;二是以小組為單位共同進行長期的深入的主體探索;三是成人與幼兒共同建構、共同表達、共同成長。主題網建構的原則應是符合幼兒生活經驗的、幼兒感興趣的

、容易取得所需材料的、可運用家長和社區資源的、方便幼兒實際操作的。根據以上認識,針對小班幼兒特點,我們進行了大膽嘗試:


一、主題網絡的建構多采用教師引導、師生共同建構的方式,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經驗對網絡隨時進行增刪。

春天來了,孩子在池塘邊發現了一些小蝌蚪,一段時間里孩子討論的話題都和蝌蚪有關。“蝌蚪的媽媽是誰呀?”“小蝌蚪是吃什么東西長大的呢?”“小蝌蚪為什么和媽媽長得一點都不一樣呢?”“它是怎么長大的呢?”看來,孩子對蝌蚪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興趣,于是我開始建構初步青蛙的主題網絡,網絡的建構依據是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他們開始關注的都是一些很表面的東西。例如:蝌蚪的外形特征啊,蝌蚪的媽媽啊……后來慢慢發展到關注小蝌蚪吃什么東西長大,這么小有沒有眼睛、鼻子,成長的過程啊等等問題,我們根據孩子的情況不斷地豐富我們的網絡圖,網絡圖的建設從小蝌蚪一直發展到青蛙。

二、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注重活動的生活化,加強活動中的情感體驗,注重利用家長資源。

在“青蛙”主體探究活動中,我們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利用周末的時間去捉蝌蚪,實現了親子之間的互動。孩子在和家長捉蝌蚪的過程中,學習到了一些小蝌蚪和小青蛙的常識,他們把從家長那里得到的資訊帶回學校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得到了極大的成功感。

三、創設寬松的環境,讓幼兒大膽提出問題,表述自己的意見進行交流與分享,初步學習尊重他人的觀點

在主體探究活動中,我既有在活動中的集體探索,也有在散步中的交談。孩子們每個人都養了一只小蝌蚪,這只小蝌蚪就成了他們幾乎在那段時間里每天必談的問題。我的蝌蚪怎么樣了,吃什么,變成什么,都成了他們交流的話題。有個孩子每天給蝌蚪喂蛋糕吃,結果幾天過去,蝌蚪死了。孩子特別難過。他說,我最喜歡吃蛋糕了,我把我最喜歡吃的東西都給他吃了,為什么他還會死呢?他在散步的時候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許多孩子都紛紛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見解,這個孩子在聽取了伙伴的意見之后,又重新養了一只小蝌蚪,這次,他把一些草放到了飼養小蝌蚪的杯子里,慢慢地小蝌蚪長大了,然后又開始長腿了,孩子有放了一塊石頭下去,給長出腿了小蝌蚪“上岸”休息,日子一天天過去,小蝌蚪終于變成了青蛙,孩子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接著他又把他的經驗告訴伙伴。在和伙伴的互動學習過程中,他感受到了交流和分享的樂趣。

總之,主體探究活動的過程是幼兒不斷主動學習發展的過程,也是教師在反思中實施教育,教育能力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585973.html

相關閱讀:小班故事教案 調皮的魔毯
小班綜合教案:上下樓梯
小雞和小鴨
其他教案:巴掌樹
其他活動:急摸十位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