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1、讓幼兒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初步了解水的三態變化。
2、讓幼兒初步了解節約用水的主要方法。
準備:課件(全國缺水)《小水滴旅行記》,節水標志牌。圖片:
日常生活用水(淘米的水、洗衣服的水、洗手的水)
過程:
1、觀看課件(全國缺水)
提問:你看到了些什么?這些圖片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師小結:水是生命之源,莊稼需要水,花草樹木也需要水,動物要喝水,我們人類要用水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更離不開水。那么水是從哪里來的呢?
2、放課件,講述故事《小水滴旅行記》
提問:小水滴的家在哪里?太陽一曬,它就變成了什么?(水蒸汽),水蒸汽飄到哪里去了?遇到了什么?又變成了什么?落下來,莊稼、花草樹木就喝到了水,人們喝的水則是通過各種辦法把水從江河中引過來,經過多次處理,才能飲用,所以呀我們大家都要節藥用水。
3、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節藥用水的方法有哪些?
小結(放課件):洗手時開小水,沖廁完廁所后立即關緊水龍頭,水管壞了趕緊修好,洗菜水、洗手水可以用來沖廁所或拖地板。
4、做個節約用水的宣傳人。
出示標志牌:有許多人不會節藥用水,我們用什么方法怎樣來告訴他們呢?貼標志牌(請關緊水龍頭,請節約用水,水是生命之源……)。
5、帶領幼兒張貼標志,結束活動。
設計理念: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人都把他們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只要他們開口,大人們想盡辦法給予滿足。這樣就使得孩子們養成了一些不好的壞脾氣。如:小氣、自私等。就如故事中的小貓,他的漂亮房子是通過大家的幫忙而蓋成的。作為房子的主人應該熱情地招待給他幫助的好朋友,而不是怕朋友們把自己的房子弄臟。更何況他的朋友們都是非常懂禮貌的。知道小貓怕他們弄臟房子,他們特地準備了新的、干凈的鞋子。可小貓還是那么得小氣、自私,還要朋友們洗干凈了腳,光著腳才能進他的房子。所以到后來,誰也再沒到小貓家做過客,誰也不愿再找小花貓玩,每天和小貓做伴的,只有他的那座新房子。
設計意圖:一、通過看課件,并講述課件的內容,使幼兒知道小貓的新房子是通過大家的努力而蓋成的。
二、教師講故事,通過提問讓幼兒了解小動物想到小貓家做客而小貓為什么不讓小動物到自己家來玩的整個過程。體驗小貓從開始的開心到后來孤單單一個人的心情變化。
三、通過對小貓行為的討論,使孩子們懂得我們不能像小貓那樣小氣、自私、不懂得感恩。我們要學做一個熱情、大方的孩子。
四、通過情景表演,使幼兒學做一個有禮貌的客人、學做一個熱情招待朋友的小主人。
活動目標:1、理解故事的內容,感受小貓從開始有很多的朋友到后來孤單單一個人的過程及小貓的情感變化。
2、通過故事讓幼兒懂得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小氣、自私,要做到和朋友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這樣我們才會有更多的好朋友。
3、通過情景表演使幼兒學會做一個有禮貌地客人和熱情招待朋友小主人。
活動準備:課件、圖片、情景表演所需的道具
新教師入門課已經順利地結束了,在聽了大班的社會活動《我是中國小娃娃》后,首先讓我覺得執教老師特別大方、從容,一點都沒有年輕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緊張感,其次是老師在教具的準備方面很充分,最后是整個教學活動很順利完整地進行了下來。
但我也發現了一些自認為不足的地方,如:
(1)整個教學活動過程還不是很連貫,尤其是在第二個過程和第三個過程之間,突然出現的詩歌欣賞會讓幼兒產生不明白的感覺,老師在傳授詩歌的時候,不應該是讓幼兒一句一句跟著學,我覺得這個環節只要讓幼兒感受一下詩歌的內容就可以了。
(2)在第二個過程中,老師可以把中國小朋友和外國小朋友吃的食物種類再多樣化一些,然后講得再透徹、深化一些,不單單是中國小朋友只吃米飯、餃子、包子,而外國小朋友只吃披薩和漢堡包,我想,如果在幼兒完全理解掌握的情況下,老師就不用在幼兒做幼兒活動材料的時候,一步一步帶領著他們去做,而是完全可以放手讓的幼兒自己去做,大班的幼兒應該能行的。
在聽課現場我一直在想,在發現了這樣的不足之后,如果是自己來設計這個教學活動我該怎么設計呢?那么,我是不是可以把中國小朋友和外國小朋友的外形上的不同再和幼兒討論得細化一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693814.html
相關閱讀:環保教育??爭做護綠小衛士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我們與外國朋友
大班社會教案:寄信
大班社會教案:我來做導游-
幼兒園社會教案 我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