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活動目標 仔細傾聽同伴講述,并聽懂故事中各種運行尾巴的用處。 二、 重點與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仔細傾聽同伴說話。 難點: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用處。
三、 材料準備
魚蝦、啄木鳥、梅花鹿、狐貍、黃牛等圖片和能移動的或飛動的蒼蠅。 四、 設計思路 本設計重在教育過程中,通過創設問題情景,提供幼兒聽同伴說話的機會。中班下期幼兒已經比較專注地聽教師說話。相對幼兒來說,教師的語言比較清晰、生動,且能根據幼兒反饋情況及時調整。而幼兒語言表達往往缺乏吸引力,會使聽者缺乏聽的興趣。因而在教育活動中引導說話者(把話)清楚地表達和激發幼兒聽同伴說話的興趣和習慣,是培養幼兒聽說話能力中應予以充分考慮的。 第二,通過演示教具、討論、反復重聽賞、聽懂故事中各種動物尾巴的用處,以解決難點。 第三,遷移作品,擴大知識面,引起幼兒探索動物尾巴奧秘的舉,并能夠編故事。 五、 活動流程 設問:聽同伴講講蒼蠅向誰討尾巴??完全聽賞故事??設問:重點聽賞難點部分??師生互講??搜集動物尾巴用處的有關知識,連編故事。 1. 聽
同伴講講蒼蠅向誰討尾巴。 教師可先導出故事開頭,交待蒼蠅要向人家去討尾巴。 設計問題情景。不向全體幼兒展示圖片,而是將圖片分別給個別幼兒看,請牛奶了圖片的幼兒清楚地講講蒼蠅向誰討了尾巴。 建議教師a.可先由教師范講。例:“蒼蠅看見一條魚在水里游,就向魚兒討尾巴,他對魚兒說,魚兒,魚兒,把你的尾巴給我吧!”b.為使幼兒講得清楚,聽得懂,教師可稍作提示,句子可長可短,但要清楚表達,也可作及時反饋,例“XXX小朋友說什么?聽清楚了嗎?再講一遍,再聽一遍等等。 說明 此設計在于使幼兒萌生一種神秘感,從而誘發幼兒有聽的動機和需求。 2.完整聽故事。 。1) 設問:蒼蠅討到尾巴了嗎?可先讓幼兒議論一下。 。2) 完整聽賞后再講講為什么蒼蠅沒討到尾巴。 說明 聽故事前設問先讓幼兒議論,既是承上啟下的自然過渡,更是激發幼兒往下聽的催化劑。聽故事后設問,主要是為了了解幼兒理解掌握的程度,可為下一步重點理解作適當調整。 3.重點理解各種尾巴的用處。 (1)設問為什么大家都沒有把尾巴給蒼蠅。根據反饋情況,重點部分可作補充提問。例“魚兒、蝦兒為什么不給?”“梅花鹿為什么不給?” 。2)聽賞、分析理解各種
尾巴的用處,重點部分可反復聽,也可配合教具的演示。 說明 此設計重點在通過聽來理解難點,進而達到理解全文。 4.師生互講。 可讓幼兒講蒼蠅的話,教師講旁白以及各種動物的話。 說明 師生互講,需要互相銜接,可促使幼兒更關注教師的講(到哪里),培養聽的習慣。 5.延伸活動 (1)搜集關于動物尾巴用處的知識。 例如:小松鼠的尾巴像降落傘,可保護其身體,馬的尾巴和牛一樣也能拍蒼蠅;猴子的尾巴可倒掛在樹上……。2)根據收集內容連編故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717523.html
相關閱讀:小班綜合教案:上下樓梯
小班故事教案 調皮的魔毯
小雞和小鴨
其他活動:急摸十位
其他教案:巴掌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