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讓音樂隨著孩子“手舞足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健康育兒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在音樂伴奏下讓幼兒用動作來表現音樂內容是發展幼兒音樂能力的重要途徑。

  1歲寶寶一般能隨這音樂節拍而晃動身體或手臂,尤其是當他們聽到節奏非常鮮明的音樂時,寶寶身體就會加強這種動作和反應。這時家長要手把手教會寶寶一邊聽著音樂,一邊盡量合拍地做動作,鼓勵幼兒主動地用動作反映音樂。

  到了2歲時,寶寶會對節奏鮮明的音樂做出主動的動作反應,可他們是用適合自己身體晃動的速度而不是按音樂的速度來做動作的。由于年齡小,幼兒動作的節奏和速度常比年齡大的兒童或成年人來得快。

所以,家長要想讓2歲幼兒動作和音樂合拍,就得讓音樂的速度適應他的動作速度。家長可引導2~3歲的幼兒聽音樂,自始至終地重復一個動作,如拍手、踏腳、拍鼓、轉手等,能幫助幼兒更快感覺音樂的拍子和動作的關系。

3歲幼兒已基本上能合拍地做動作,家長指導幼兒根據音樂的特點,從身體來反映、表現。如學小兔跳、學小鳥飛、學解放軍等。這一階段的幼兒不僅能聽了音樂做律動,還能學習一些簡單的音樂游戲及舞蹈。

  4歲幼兒的動作能力有所發展,比2~3歲的幼兒更能有效地控制肌肉的活動,動作較靈活、輕松。他不僅對動作本身感興趣,而且對用動作反映音樂的興趣更大。此時,要使幼兒知道動作應該和音樂合拍。

5~6歲幼兒的動作基本上完全能與音樂一致。大多數幼兒能感覺到音樂的基本拍率、節奏、力度。因此,做動作時能很快抓住音樂的基本拍率、節奏、力度。隨著拍子的快慢或漸慢、漸快,變動自己的動作速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很多寶寶很早就能感知節拍,會合著音樂拍手、走步,并能隨著音樂快慢而改變動作的速度,寶寶聽樂曲的能力要比唱準音高、旋律、打出節奏的能力發展得早。幼兒對音樂最先感知的是力度、拍率、速度,也最先形成有關它們的概念,隨后再去感知旋律的高低及節奏,最后是曲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016241.html

相關閱讀:寶寶鼻塞打噴嚏 可能是患過敏性鼻炎了
如何緩解寶寶打針的疼痛
盛夏季節 預防寶寶中暑吃什么好?
春節幼兒安全健康問題早知道
春季補鈣 謹防寶寶 重口味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