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醫怎樣認識兒童多動癥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健康育兒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依據兒童多動癥的臨床表現,中醫認為該病主要是肝旺陽亢,心脾不足,陰陽失調所致,是一種虛實挾雜證。

  有關人體的精神、情志活動的正常與否,在我國較早的古醫籍《黃帝內經》一書中即有記載,《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篇》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即人的精神情志活動正常有賴于陰陽平衡!秲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中說,“陰靜陽躁”,人體陰靜而陽動,并且“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即陰以靜而為陽之守,陽之動而為陰之使,故動靜之變,本于陰陽,動與靜是對立而統一的,“靜者為陰,動者為陽”,正常以“陰平陽秘”維持了動靜有常,變化有制。

  正常的思維活動是通過“意、志、思、慮、智”的連續協同過程來實現的,如《內經·靈樞·邪客篇》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內經·素問·六節臟象論篇》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明代著名醫學家張介賓曾在《類經》中指出:“心為臟腑之主,而總統魂魄,故憂動于心則肺應,思動于心則脾應,怒動于心則肝應,恐動于心則腎應,此所以五志心所使也。”兒童多動癥患者的情志表現,少現憂恐,而多見靜思艱難,注意渙散,性情急躁,易發脾氣,故病機變化常常多為心肝脾的異常。

  《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篇》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心焉。”《內經·素問·六節臟象論篇》說:“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兩段原文即敘述了肝的特性,肝為剛臟而性動,藏魂,在志為努怒,其氣急、體陰而用陽,為人體“罷極之本”。

  脾屬土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其性靜,藏意,在志為思。正常小兒生機蓬勃,發育迅速,相對成人來講,且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內經·靈樞·天年篇》云:“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這即論述了小兒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種生理狀態。但小兒具有“稚陰稚陽”的特性,又為“純陽之體”,且有“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病理特點。

  由于小兒具有上述生理病理特點,若因先天或后天因素而致肝旺陽亢,肝氣有余克伐脾土,脾運失健,則生化之源不足,子病及母,波及于心,氣血虧損,血虛陰傷,陰虛則使肝陽愈亢,這樣互為因果,而見病程纏綿。肝陽過亢則見患者多動、急躁、易發脾氣。心脾不足,則心神失養,難以靜謐,而現神不寧、魂不安、意不固、志不堅,臨床則見注意力渙散,難以靜坐,耐心差,常有丟失東西等現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13315.html

相關閱讀:春季補鈣 謹防寶寶 重口味
如何緩解寶寶打針的疼痛
春節幼兒安全健康問題早知道
盛夏季節 預防寶寶中暑吃什么好?
寶寶鼻塞打噴嚏 可能是患過敏性鼻炎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