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問什么樣的寶寶才算是心理健康?那我會毫不猶豫地答復你“讓孩子像孩子!”爸爸媽媽們不能強求讓寶寶做全能的人,什么鋼琴,舞蹈,英語呀……樣樣都精通,也能強求寶寶承擔維系家庭的使命,寶寶就是寶寶,孩子就是孩子,只有讓“孩子像孩子”,這樣的孩子才算是心理健康的孩子!
日本一位作家黑柳徹子在其作品中曾經講述到自己淘氣的童年。在作者小時候,對鉆鐵絲這個游戲很感興趣,抬起帶刺的鐵絲,從圍著鐵絲網籬笆院子的一頭鉆過去,再鉆回來。盡管她的裙子被卷起來了,短褲也被鐵絲勾破了,卻還依舊樂此不疲。
黑柳徹子一年級時,就因為嚴重干擾全班同學而被迫退學。照我們的理解,她可是一位典型的“問題兒童”。】少F的是,她的螞媽沒有嘗試建議孩子換個游戲,也許我們會問,這樣被大人“放縱”的孩子,長大會怎樣呢?這位特別“淘”的孩子,就是現在日本著名作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
什么樣的孩子心理才算健康呢?最簡單的回答是“讓孩子像孩子!”我們既不要強求孩子做“超人”,鋼琴、珠算、英語……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也不要指望孩子做“成人”,承擔維持家庭團結的使命,更不要把孩子養成“小小孩,只會乖乖地做個“小寵物”,沒有任何責任和義務的概念。
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做父母的第一個功課就是等待,等待孩子慢慢長大,要知道,慢慢長成的果子最甜。孩子小時候玩夠了,長大了才能安安心心地做大人,小時候未曾體驗的東西,長大后有時會以沖動般的行為,去嘗試那些未做過的“事”。
讓寶寶做寶寶,讓孩子做孩子吧!沒有游戲的童年算不算童年,沒有嬉鬧的童年也是暗淡而灰色的,兒童專家說過,寶寶對活動游戲的需要要比其對食物的需要更強烈。游戲和活動是保證寶寶心理健康的精神營養,只有寶寶今天是一個快活的孩子,那么明天才可以變成一個快活的大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037315.html
相關閱讀:寶寶缺乏安全感的3個獨特的表現
叛逆期的孩子要巧引導
測測寶寶心理健康程度.
媽媽要做解開孩子心結的好醫生
孩子的恐懼與年齡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