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走進幼兒心理,促進個性和諧發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兒童心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3月23日,參加了嘉興市學前教育學會三屆三次年會暨園長論壇活動,本次論壇的主題是:關注保育管理,提升保教質量。論壇活動共分五個板塊進行,前四個主題每個主題由兩位中心發言,我有幸參與了第二板塊“走進幼兒”的主題發言,主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話保育管理——走進幼兒心理 促進個性和諧發展

心理學對“保育”的詮釋:(ppt1)

“保育”的詞典意義是“指對兒童的保健養育”,而傳統的保育觀念只重視了一個“保”字,即對身體的保健,而忽略了對心理的內塑,從而造成了幼兒園管理的“重教輕保”之偏頗。用學前兒童心理學的觀點重新詮釋“保育”一詞,應解讀為:“保”為外現,重在健體;“育”則內蘊,旨在健心;亦保亦育,身心共長。因此,優化幼兒園保育管理應當在保育觀念、行為模式、管理措施等走進幼兒心理,促進個性和諧發展。

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的表現特征:(ppt1)

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的特征表現為:活潑開朗,獨立自信,能正確的評價自我,敢于在集體表現自我,對周圍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識,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關注幼兒心理,走進幼兒心里:

幼兒心理研究表明,幼兒期其行為自覺性逐漸發展起來,并形成幼兒最初的個性傾向,這種個性雛形對一個人的心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的甚至會影響一生的發展。又由于每個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遺傳基因和不同的生活背景,因而也就有了差異性,會在幼兒園的各種活動中體現出各自的個性特征。所以,保育工作也必須關注幼兒個體差異,尤其是對個別個性特征特別明顯的幼兒的高度重視。 3 后1頁
(ppt1)基于這些幼兒的個性特征和心理表現,幼兒園如何從保育和教育入手,關注幼兒心理,走進孩子的心理,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了更多的關注:

1、營造家庭般的生活氛圍。(鏈接2幅)

幼兒只有在類似家庭的環境中才能真正進入“我的生活我做主”的狀態。我們在班級創設“愛的小屋”,讓幼兒有在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感覺,玩具和區域都是敞開式的,便于幼兒隨時自主玩耍。對于衛生間或活動室的生活區,為幼兒提供小鏡子、小梳子、餐巾紙、牛皮筋、夾針、頭花等生活用品,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這些區域活動。如起床后,孩子們就可以自由地對著鏡子盡情地梳妝、打扮,充分展現自己的審美個性,并學會欣賞同伴。使其個性的發展與同伴交往能力的發展獲得統一。

2、給予幼兒濃濃的愛意。(鏈接2幅)

我園一直以來在開展“愛的教育”特色,除了對孩子生活上的照顧和習慣的培養,對孩子的心理更是呵護備愛有加,關注到孩子的情緒、心理變化等細小現象。象有的幼兒生性膽小,環境適應性差,遇事常常會有退縮行為,我們采用不強迫孩子,在行動上讓孩子慢慢靠前,耐心等待時機成熟。(進入鏈接)譬如:在幼兒的入廁問題上,我們為孩子提供了常規的幼兒坐便器、溝跨式蹲位和站式小便池,而對剛入園的小班幼兒,為了消除孩子的恐懼和擔憂,則又提供了高低和款式不同的富有童趣的塑料坐便器,有適合女孩用的,也有適合男孩用的,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入廁形式,不會因為能力問題而產生緊張情緒不愿入廁,有的孩子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伴的認可,逐漸擺脫成人的攙扶把尿,慢慢地從家庭式的坐便器過度到幼兒園共有的入廁形式。杜絕了不良個性心理的產生。

3、滲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要將保育中的教育滲透到幼兒在園一日活動中去、落實到每個環節上。(鏈接1)教師應十分關注幼兒的心理需要與情感體驗,多給幼兒自主選擇和自由探索的機會,讓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形式、學習策略、操作材料、合作伙伴等,來滿足自己的內心需要、興趣愛好和情感需求,真正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 3 后1頁
(鏈接2)如一個用餐環節,也不可簡單的看幼兒是否把定量的飯吃完了,更要關注幼兒用餐的過程,要關注幼兒吃飯過程中的情緒,看他怎么吃、吃得怎么樣,等等;不但滿足幼兒的生理需要,而且滿足幼兒的心理需要。

生活中的個性心理

再則,每個孩子在飲食習慣和需求量上的差異是很大的,為了確保幼兒的營養,一般我們都要求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這樣孩子容易把吃飯當任務,沒有樂趣,特別是飯量小的孩子還容易形成恐懼,怕完不成任務得不到表揚或者遭批評。小班中班的老師保育員總是要熟練地關注到每個孩子的胃口大小和身體狀況,而大班,我們則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飯量選擇,讓幼兒了解自己,關注自己的生活,滿足自己的需求。

教學中的個性心理(鏈接3幅)

教師要善于發現,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出發,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為他們創設真實的學習環境,提供不同的活動內容、操作材料與學習策略。

4、設計適合個性的活動。

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早期的心理健全對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尤為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小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對幼兒實施“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培養出身心和諧發展的幼兒。

(鏈接2幅)例:針對冬天幼兒感冒多,來園晚或者出勤率低的情況,我們開展了“冬天不怕冷”主題教育,教育幼兒勇敢不怕冷,堅持天天按時來園,參加早鍛煉,參加集體活動,在游戲中、在集體活動中讓幼兒體驗到快樂,從而消除內心對寒冷的恐懼。還設計專門的遠足、調查等活動,促使其個性和諧發展。

(ppt1)作為幼教工作者,有一雙觀察的眼睛,有一份引導的耐心,有一種教育的機智,有一顆熱愛幼兒的心靈,那么保教就會成為自然的行為,在教師的舉手投足之間,將科學的保教理念融匯在了日常管理中,從學前兒童心理學這一視角審視幼兒園保育管理,必定能走進幼兒心理,促進個性和諧發展。 3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496366.html

相關閱讀:叛逆期的孩子要巧引導
測測寶寶心理健康程度.
媽媽要做解開孩子心結的好醫生
孩子的恐懼與年齡有關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3個獨特的表現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