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3歲的小剛,智力發展得不錯,能用積木砌出他所見過的汽車。父母對孩子的“模仿力”和“創造力”感到很滿意,于是備加稱贊,還常讓他在別人的面前“表演”,這樣,他贏得的稱贊就更多了。一天,家里來了客人,小剛照例地進行“表演”。可是,同來的一位和小剛年紀相仿的小客人,在同小剛一起用積木建“高樓”時,小剛卻怎么也不如小客人建得那么高。這時,小剛竟一手把小客人建的“高樓”推倒了,并搶過積木,到一旁“造”起他的汽車來。
客人走了,父母問小剛為什么這樣做。使他們感到驚訝的是:小剛竟委屈得泣不成聲……顯然,這時候孩子的心靈,已被妒忌心占據了。由于平時過多的稱贊,使孩子滋長了一種自以為是的思想,覺得自己真有什么都比別人強的本領,以至于使他不能容忍別的孩子在這方面比自己強。
可見,孩子每一點進步,都是應該稱贊的,但這種稱贊不應該是廉價的、言過其實的,而應該是適度的、恰如其分的。尤其重要的是,在稱贊的同時,做家長的要善于誘發孩子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興趣,向他們提出切合實際的新要求。這樣,才能使孩子不斷進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090709.html
相關閱讀:孩子的恐懼與年齡有關
叛逆期的孩子要巧引導
測測寶寶心理健康程度.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3個獨特的表現
媽媽要做解開孩子心結的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