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爸爸媽媽發現寶寶越來越“淘氣”,越來越“看不住”,把小玩具拆得七零八落,把小桌椅倒掛金鐘……媽媽氣得不行,寶寶卻洋洋得意。
心理學家將好奇心定義為:個體對新異刺激的探究反應。嬰兒時期的寶寶,好奇心更甚,正因為如此,他才想要學習一切他所接觸到的事物。正是人類對世界的好奇心,促進了整個人類的向前發展。在嬰兒時期,由于寶寶接觸的事物非常有限,所以,寶寶的好奇范圍是和他所能達到的“方圓路徑”是相一致的。因為只有寶寶所能聽到、所能看到、所能摸到的東西才是他們愿意投注好奇心的。
好奇寶寶成長歷程
小小的好奇心也是和寶寶的身高、體重一樣,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壯大,不同年齡段寶寶的好奇心會如何發展?又都有著哪些特征呢?
0~4個月:好奇的小小萌芽
4個月之前的寶寶,由于長時間處于躺的狀態,他觀察到的東西多為空中的吊綴物。所以他往往將關注點放在這些吊綴物上。此外,這個階段的寶寶對人臉非常好奇。曾經有個實驗,將無生物與人類的圖片同時給寶寶看,結果絕大部分的寶寶都盯著人類的那張圖片看。特別是從3、4個月起,對同是嬰兒的其他寶寶,他更是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寶寶通常會直視著其他寶寶,甚至發出各種聲音來表達他對對方的感覺。不過這個時期的寶寶最感興趣的還是自己的身體。因此,他會經常舔著自己的小拳頭,或者盯著自己的小手饒有興致地看上很長時間。對于這些“好玩”的東西,寶寶投注的精力是成人無法想象的。
4~8個月:逐步拓展的“勢力”范圍
與4個月大時只能躺著的寶寶相比較,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已經能夠翻身并且逐漸坐起來玩耍,寶寶的視野范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寶寶可以很方便地看到自己的手和自己的腳。由于這個變化,加上在動作上更為靈活,寶寶對周遭事物的好奇心也隨之增長。因此在這個時期,寶寶好奇心的關注點是自己和物體間的關系。身邊的玩具、衣服、小毯子……寶寶的“好奇”范圍正在逐步擴大;對于自己會做的動作開始有充分的嘗試意愿,其中對于手的動作會特別感興趣,但限于力氣還比較小,肌肉不靈活,所以摸的動作比較常見。當然最根本的用嘴探索的方式還不能拋棄,所以寶寶也還經常出現“啃”的動作;此外,這個階段的寶寶還喜歡利用反復的動作來確認事物以及自己的感受。所以如果發現寶寶總是重復出現同一個動作的時候,媽媽千萬不要嫌煩,更不要懷疑自己的寶寶是不是患了“強迫癥”哦!
8個月~1歲:好奇助力理解力
8個月開始,寶寶掌握了爬行的要領,他的活動范圍大大增強,他可以去探索小床以外的世界了,幾乎家庭的所有角落他都能觸及到。他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近周圍的事物,因為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他的好奇心也越來越強烈,理解力也由此萌芽。主要表現為:寶寶對于物品本身產生強烈的興趣,開始了解事物的關聯性,已經具有預知結果的能力,懂得利用器具來嘗試探索各種事物等等。
這個時期的寶寶對于小角落和小洞洞特別好奇,常常會一個人在角落里咿呀比劃。由于手部大肌肉和腿部大肌肉的發展,“啃”的這種原始方式已經逐漸被手、腳以敲和蹬的方式取代了。
13個月~1歲半:渴望看到更多彩的世界
此時的寶寶又面臨一次重大的挑戰,他們正逐漸從爬向走過渡。寶寶一旦能直立行走,就意味著他的活動空間更為廣闊了。他們在這個時期最明顯的特征是要出門玩,因為屋外的世界顯然比屋內精彩多了。往往大的、會移動的物體(比如汽車、玩具車、氣球等)更容易吸引住寶寶。由于對移動的物體產生興趣,所以寶寶對于物體的“飛行”也投以巨大的關心。用不同的力氣、不同的角度扔不同的東西,可以看到不同的“飛行軌跡”,所以寶寶樂此不疲。開始用扔這個方式來探索世界,以滿足他對世界的好奇和求知欲,而絕對不是鬧情緒。
1歲半~2歲:好奇多層次
1~2歲的寶寶語言表達能力及動作行為能力都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隨著生活常識的積累,他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越加強烈。寶寶開始主動嘗試探究事物的因果關系,并通過這種探索活動獲得更多的生活常識,在這個基礎上,他的好奇心得到更好的發展,他好奇的內容與層次也都相應地發生改變,寶寶顯得更加“成熟”了。
2歲~3歲:“特殊”的好奇
2~3歲的寶寶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生活經驗。而隨著寶寶第一個反抗期的到來,他們的好奇心表現為對父母生氣表情的研究。這個時期,寶寶的行為常常與父母設想背道而馳,所以父母常常會生氣或者是大聲斥罵。父母表情的轉變使得孩子對人的表情產生興趣,并開始故意反抗以觀察他人的反應。
同時,這個時期的寶寶也非常容易受到恐懼情緒的影響,一旦遇到某些特殊情況,如黑暗、雷聲等,他們的好奇心就會退縮。
3歲以上:好奇初長成
寶寶總喜歡這里摸摸,那里碰碰,對周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甚至有的寶寶會采取一些比較過激的行為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比如砸壞新買的玩具、拔出長得好好的花草、撈起魚缸里的金魚等等……這一切其實都是寶寶想要滿足他的好奇心,從實踐中體驗并積累經驗的方式。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損壞一些物品基本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相比較而言,給寶寶積累經驗的機會,遠比斥責他們、打擊他們的好奇心有價值得多。在安全的情況下,父母要允許寶寶自己動手操作,不要事事包辦或者寶寶一遇到問題就去幫助。
怎樣看待寶寶的好奇心
很多時候,寶寶的好奇心被當做一種令人厭惡的行為而遭到指責、約束或譏笑。這是因為家長往往對寶寶好奇心的發展特點、重要價值以及如何誘發好奇心的模糊認識有關。而正是這小小的好奇心,卻往往和寶寶自身多方面的發展密不可分。
好奇與學習 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對于寶寶來說,一旦面臨新奇的、神秘的、自相矛盾的事物,就會產生三種形式的探究行為:感官探究、動作探究、言語探究。正是通過這些探究行為,寶寶有選擇性地了解周圍事物,并積累大量生活經驗。
好奇與創造 愛因斯坦的成功很大程度是緣于他具有狂熱的好奇心。而人類最初的好奇心正是來自于嬰兒的探究反射。嬰兒一旦發現新奇事物,就會用手觸摸,用舌頭品嘗。到了寶寶期,好奇心更加強烈和明顯,他們通過感官、動作、語言來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好奇,這種好奇最初是情景性的,如果受到鼓勵與強化,就會變成認知與情感的結合。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早教機構意識到,寶寶的好奇心與創造性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創造性的培養應該從小抓起。
好奇心與智商 好奇心作為一種內在動機,它既具有認知性特征,能夠引發寶寶的探索行為,又具有情感性特征,可以使寶寶從探索中獲得愉快的體驗。寶寶在其好奇心的驅使下表現出來的觀察、提問、操作、選擇性堅持、積極情緒等有助于寶寶學習活動的有效進行。因此創設滿足寶寶好奇心的環境條件,把寶寶的好奇心引向強烈的智力活動,這些探究行為如果能夠得到不斷的強化與滿足,還會逐步內化為個體良好的心理品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1040171.html
相關閱讀:孩子的恐懼與年齡有關
媽媽要做解開孩子心結的好醫生
測測寶寶心理健康程度.
叛逆期的孩子要巧引導
寶寶缺乏安全感的3個獨特的表現